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话虽如此,没有几个人愿意生病(生病获益的一群人除外)。生过病才知道病人的苦楚,陪伴过病人才晓得其中的酸楚。
我偶尔不舒服时,我就在想:长时间住院或常年有疾病的人,他们长时间忍受病痛,金钱,社会压力等各种折磨,你会发现他们莫名的会发脾气,甚至一件小事就发很大的脾气。她们会变得事很多,很挑剔,她们在用这样的语言在表达什么?这一定是一门学问等待更多人去翻阅。
我感觉照料者有三个层次:
一、作为生活的照料者
这一层的主要功能是照顾病人的饮食起居,是一个保姆的角色。我也发现,大多数甚至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这个层次。
这一层也是基础阶段,医生救死扶伤,手术刀下挽救的一条条生命,也是在此阶段做的工作。
身体的硬件是基础,没有了身体,其余都免谈。所以,这是保命必须的一个角色。
二、作为心灵的陪伴者
走到这一层说明你内心已经很成熟了,你不仅能共情到他们的痛苦,除了高兴着他们的高兴,痛苦着他们的痛苦以外,你还可以承载他们的情绪,包容他们的小性子,坏脾气。
做好这一层两个关键:
1-共情的能力
共情说的文艺一点就是,高兴着他们的高兴,悲伤着他们的悲伤,痛苦的着他们的痛苦。
你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情绪,并能替她表达出来。她能感受到来自你的理解,她会感受到被看见,内心会得到极大的满足。这对疾病的恢复是有很大好处的。
2-容器的功能
如果你家里有病人,稍微注意,你就会发现,很多人生病的时候,特别爱发脾气,特挑剔。
这背后可能是病人对自己疾病的不接纳,也可能是疾病背后痛苦的呐喊,也可能是长期抗疾病的心情焦躁,想恢复现实却让人看不到头。
还有可能是强大习惯了,生病带来的弱小被照顾的感觉,自己接受不了。通过指责的语气,在彰显自己的强大。可以告诉她:我感受到你的强大,同时也感受到你的无助和弱小,这两者都是你,无论你是什么样子,我们都爱你。这是学会接纳生命的完整,强大与弱小,健康与疾病,坚强和脆弱,每一个特质都有它独特的闪光点,接纳了内心就平和了。
一个合格而健康的容器对人格要求是很高的。越独立健康,容器功能越好。
对待病人,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学会做一个具有包容力的容器,人格弱的人是承载不了太多负荷的负面压力,因为他们的容器功能会被撑破。举个例子:父母可以作为孩子的容器,这是一个合格的父母,如果孩子成了父母负面情绪的容器,孩子的容器会被撑破,孩子就成了现实中的问题孩子。
三、作为精神的引领者
1-接纳现在的状态
我们理解你现在的状态,很痛苦,也很烦躁。如果你愿意说,我愿意听。我怎么做,你会舒服点。多次接纳,病人会心理上好很多。平复一点,慢慢渗透接纳目前的状态,少内耗。
2-觉察自己的情绪
学着慢慢交给他觉察到自己的情绪,用语言表达出来,而不是通过指责别人或乱发脾气的形式。情绪背后是未被满足的期待,一起寻找。
3-找出情绪背后的期待
期待有三个方向:来自自己对自己的的期待,来自他人对自己的期待,自己对他人的期待未被满足。
放下或降低期待,也可以用其他方式替代,都可以缓解使情绪缓解。
4-我当下可以做什么
可以考虑做三类事:
A,做力所能及的事——我仍然是有价值的
B,做有利于身体健康的事——利于身体康复
C,做自己喜欢的事——心情好,是生活和康复的动力
5-积极暗示
塑造未来美好的景象,你一定可以好起来。你的努力加上我们这么多人对你的爱,你肯定会好起来的。我们大家都需要你。
愿你健康到不需要人照顾,愿你幸福到有人照顾。
身体是本钱,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