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汣月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哼着童谣,今天在农村赶了个大集,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路过,被赶集的人堵住了去路。
本来是要去老家办点事,经过乡镇的时候,才发现今天有集,车子想退回去是不可能了,只好随着赶集大军蚕蛹式前进。
年关将近,集市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弟妹是司机,车子走不起来,嘴里是念念有词,我坐在车里也是心急。大爷大妈们把三轮车随意往路中间停放,我只好下车疏通交通。
嘴里喊着“大爷”“大娘”,挨个儿给他们把车子推到路边,往后一看,后面好长的车队呀,喇叭声不绝如耳,看来大家都急着赶路。在我的疏通下,前面开辟出一条大道,车流慢慢行进,赶集的人见状也不再把车停在路中间,瘫痪的交通瞬间畅通无阻。
弟妹招呼我上车,我摆摆手示意她先往前走,到南头等着我,我要逛一逛大集,顺便买点东西吃。
这时我已经到了集市的中间位置,这里的货品要比外边的齐全,猪肉、羊肉、调料、大饼、羊肉汤。。。,衣服,鞋子。。。吃的穿的用的应有尽有,相比平时齐全了不少,感觉眼睛快要看不过来了,这些不同类别的东西集中在一起,买起来确实是很方便。
我很喜欢这样的市场,烟火气浓郁,不像城里的超市,货品摆放的整整齐齐,明码标价,逛起来没有感觉。而农村大集,这里所有的蔬菜都是农民亲自种的,没有农药,没有高科技狠活,全是新鲜的、根部带着新鲜泥土的有机蔬菜,实在的卖菜大爷更不会缺斤少两,最后还会多给你几颗青菜,嘴里还念叨着:“自家种的,好吃了再来买。”主要是那些一堆一堆的货品,挑起来毫不费力,好与不好,尽收眼底。
正兴致勃勃地逛着,一阵浓郁的芝麻香味儿扑鼻而来,往路边一瞅,是磨香油的,现磨现卖,眼见的制作过程,掺不了任何假。我仔细打量起他们的工具,和城里的不一样,不是那种机械化的,设备很简单,全是用人力来摇动机器来磨油,一大盆脱了皮的颗粒饱满的芝麻雪白雪白,干干净净,旁边摞着几大盒芝麻盐,店家介绍说这是刚炒的芝麻手工搓的,我往手心里倒出来一点点,尝了一口,嗯,好香,比超市里用袋子包装的要好吃一万倍,于是,我买了一大盒,回家蘸馍馍吃。
接着逛,看见前面摊位上摆放着一排白色的塑料桶,会是什么呢?好奇地走了过去。原来是煮肉用的大料,桂皮、香叶、花椒、八角。。。,白色的桶配上这些新鲜的大料,卖相属实不错,好多人在挑选,相信卖家今天肯定会收获满满。我也很喜欢这样的品相,选了桂皮、香叶和八角,卖家用报纸包起来,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集市。
小时候,那个年代贫穷,能和妈妈去赶大集是我最开心的事,因为跟着去了可以选自己喜欢的食物,还可以让妈妈扯二尺布给自己做身新衣服。
记得那时,妈妈总会带着我去赶集,因为弟弟小,不好带,耽误事儿,每次到了赶大集的日子,吃过早饭,妈妈都会甩给我一个我很理解的眼神儿,这时我就会趁弟弟不在跟前的时候一溜烟儿地跑到村头,等着妈妈,那样弟弟见妈妈一个人出门就不会跟着了,直到现在,弟弟都不知道我和妈妈背着他赶集这个事儿。
那时的集市,摊位上的东西没有现在这么丰富多样,但每一样都透着质朴的气息。我们会在卖布的地方停留很久,妈妈仔细地挑选着布料,手指轻轻捻过粗糙的布面,与摊主讨价还价,只为了能给我做一件漂亮又合身的新衣,让我在过年时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开心。
买完布料,妈妈会带我去买一些过年才会吃的糖果和瓜子。那些糖果用粗糙的油纸包着,五颜六色的,虽然没有现在的糖果精致,但放进嘴里的那一刻,甜蜜瞬间在舌尖散开,那是童年最幸福的味道。瓜子则是用秤称好,装在一个小布袋里,一路上我都会紧紧攥着,生怕撒了。
如今,再次走在这充满烟火气的集市上,那些曾经的记忆涌上心头。我继续逛着,看到了卖鞭炮的摊位,摊子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鞭炮,有冲天炮、摔炮、小烟花等,周围围满了孩子,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与期待的光芒,就像曾经的我一样。我不由自主地走过去,买了几包小烟花,给孩儿们带回家,脑补到他们看到烟花满脸兴奋的样子。
不远处,还有卖手工编织的竹篮和扫帚的,那些竹篮精巧结实,扫帚也扎得紧实整齐。摊主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他专注地编织着,手法娴熟,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我挑了一个小巧的竹篮,想象着以后用它来装些水果和鲜花,一定很有生活气息。
不知不觉,快要中午了,集市上的人也慢慢少了起来。我提着满满的收获,朝着和弟妹约定的南头走去,心中满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下一次赶集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