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战略的深度
看世界近代史,有一个问题你想过没有:英国为什么能享有那么长时间的世界霸权?英国从1815年打败拿破仑之后就成为“日不落帝国”,一直到二战结束,才算被美国取代。
从军事角度说,英国世界霸权是由海洋霸权来维护的。如果算海洋霸权的话,英国称霸的时间就更长了,那就得追溯到英国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了。你看,英国的海上霸权维持了将近四百年。
那么,问题就来了。法国、德国、俄国这些强国,为什么在三四百年的时间里眼睁睁地看着英国霸占海洋?就算英国先行一步,但三四百年的时间,其他国家跟着学也能学个有模有样了。要说硬实力,其他国家也不比英国差多少,为什么法德俄这些强国始终没能颠覆英国的海上霸权?
这里面原因有很多。最关键的一条是:海洋和陆地有很大的差异。英国是个岛国,英国人是在和维京海盗的较量中诞生和成长起来的,对海洋的理解可说深入骨髓。而法德俄这些陆地上的强国,虽然也很重视海军,对海洋的理解始终不到位,在和英国的海上较量中,总是棋差一招。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和你聊的题目,海洋战略不是看起来的有海军那么简单,它有很多层次认知深度。
我们先来说说法国。
为了和英国人争夺海权,法国人是下了很大决心,投入了巨大资源的。路易十四时代,法国建立起了完善的军事工业体系,战舰建造水平欧洲一流。法国人的火炮尤其厉害。到1689年,法国战舰的数量已经赶上了英国和荷兰。但是准备了一百多年,到了拿破仑时代,特拉法尔加海战,一战被英国海军击败,法国海军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没有挑战英国的实力。
要知道,特拉法尔加海战,法国火炮2600多门,英国火炮2100多门,法国官兵21000多人,英国官兵只有16000多人。法国有优势的。但是一到战场上硬碰硬,官兵素质的差距很大。比如,英国水兵的开炮速度比法国人快一倍。
奇怪,两国的经济、技术基础都差不多啊,为啥法国海军的素质差这么多呢?这就要从海战和陆战的区别说起了。
我们听说过制海权、制空权,但并没有制陆权的概念。为什么?因为陆地情况太复杂了,制不了。即使消灭了敌方陆军部队,占领了敌方领土,还有一大堆难题等着占领军呐:应付游击队的骚扰、恢复社会秩序、建立战时政府、保证当地居民衣食住行生活物资的供应、争取民众的支持至少默认等等。你看,哪里有什么制陆权可言?但是在海上和空中,消灭了敌方的战舰和飞机,本方就拥有了制海权和制空权。很少有其他因素干扰了。
换句话说,争夺制海权,从军事上看,要“纯粹”得多。海洋是一大块均匀、同质的水体。海战时,双方战舰在海上拉开架势,正面交手,拼个你死我活,结果马上就有了。无需考虑经济、政治、地理、民情等其他方面的复杂因素。也就是说,海战就是军人之间的事情,和老百姓几乎无关。
打赢海战,靠的就是军人素质和军事装备这两项。海军官兵,更像是纯粹的军人,和民间社会联系不多,是一个社会分工的职业,强调技术性和专业性,军人的荣誉感更强。英国作为一个岛国,不需要考虑太多因素,这是优越条件。
而法国是一个大陆国家,它的军队传统来自陆军。陆军天然就和政治、和民间社会有多方面的互动或者冲突。陆军对于国家来说,从来都不仅仅是人员和装备问题,而是涉及国家政治制度方方面面的大问题。处理不好,要么战斗力不足,要么养虎为患。陆权国家,在这方面都有自己的一套传统和解决方案。这就导致法国在建设海军的时候,没有办法紧紧抓住人员和装备这两条核心,不让资源分散到其他次要的方面上。
听到这儿你就明白了,特拉法尔加海战的结果,不是因为法国人不专业,而是因为英国人更专业。对,在专业化这个事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法国第一所专门培养海军军官的学校是在1813年建立的,这应该是总结了1805年特拉法尔加海战失败惨痛教训的结果,但这是8年之后了,为时已晚。经此一败,法国人事实上已经挑战不了英国人的海洋霸权了。
法国之后的下一个挑战者是德国。
和法国相比,德国对海军的人员和装备都很重视。德国单艘海军战舰的作战力和海军官兵的素质,都和英国不相上下。一战的时候,日德兰大海战,英德双方的损失其实差不多,战役层面算是打个平手,德国甚至赢了一点。但是一直到二战结束,德国也没法撼动英国的海洋霸权,为啥?
还是因为不太理解海洋。
英国人自从美国独立,把北美殖民地丢掉之后,就明白了,我不再需要大面积地占领什么土地了,搞什么殖民地,那样统治成本太高。海权国家并不需要占领敌方大片的土地,只要控制关键的航线、海岸、岛屿、港口即可。通过这些关键的点和线,可以间接但高效地控制大片的陆地。比如直布罗陀海峡,红海,新加坡,香港。
有人打过这么个比方,英国这是把蛇的策略演化成了苍蝇的策略。蛇是要把猎物吞下去消化的。而苍蝇呢,只需要在蛋上有一个小缝,慢慢地吸它的营养就好了。
可是二战初期,希特勒顾忌和西班牙的关系,因为西班牙表面上是德国的盟友,不愿意南下控制西班牙葡萄牙的海岸线,夺取直布罗陀海峡。这对当时的德国陆军来说,完全可以做到。
希特勒也知道需要更多的海岸线供海军出击。他选择北上攻占挪威,然后转头向东进攻巴尔干半岛,在那里消耗了大量军队和战争资源。
事后有人说,假如希特勒控制了葡萄牙西班牙和西非的海岸线,远比控制挪威海岸要便利得多,并且,可以进一步控制大西洋中的亚速尔群岛、加那利群岛。从这些群岛出发的战舰飞机,可以直接对南北美洲形成威胁。如果德军占据了这些战略要点,后来美国要想支援英国,就要困难得多。
这两个例子说明什么?说明后发追赶的国家,看到先进国家的,往往是表面的那些东西,军队数量啊、装备质量啊、GDP什么的。也许在这些硬指标上,都很容易追个差不多。但是,国家竞争并不发生在纸面的数字对比上,一旦硬碰硬地在战场上拼输赢,很多原来看不见的东西就起决定性作用了。这些看不见的东西,往往就是这些工具背后的认知层次。
大清的北洋舰队,建成的时候也是号称世界第八强的海军啊。但是为什么在甲午海战中被远远落后的日本打败?原因就更明显了:北洋舰队那只是几座能在海上漂浮的炮台,除了样子像军舰之外,没有任何属于真正海军的东西。从战术到战略,到各种配套设施,那个时候的中国,还是没有真正海军。
一个领域的内行经常说,我对这个行业有理解。这句话千万不能等闲视之啊。平时说不出个子丑寅卯,但是真要是到了两军对垒竞争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在那个看得见的海平面下面,有无穷无尽的认知深度。所以,如果一个人,一家公司,在一个行业专业化地经营了很多年,它就一定值得尊敬。虽然,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尊敬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