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在自己的人生走向上,一定要自己掌握主动权,不要让别人对你的思想进行操控。一定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知,总有人说爱情和前途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你选什么。对的人站在你的前途里,这两者并不冲突。要勇敢地去体验,对于不适合的感情、不适合的工作,凡是失去的,都是在保护你。不要内耗,你很好、你很漂亮、你值得被爱,你本就是应该闪闪发光的人,不要在任何不值得的关系里伤春悲秋。这是最近在一个公众号里面读到的一段很振奋我的文字,读起来越发觉得它是我现在生活的精神解药。
焦虑来源于总是无法自律,只是假装努力,实力跟不上内心的欲望,所以我迷茫甚至惶恐。担心有一天我会被这个社会抛弃、遗忘。下班以后偶尔和朋友闲聊,发现他们都与毕业前已经大相径庭,各自选择的工作与未来的生活方向离最初我们想要的越来越远。生活打磨着每一个嘴硬的人,当初眼里满怀对未来的期待,可现在我们只想安稳生活。再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和心血来潮的见面突然发现真的好难,需要提前请好假,做好行程安排,还要做好有谁会临时缺席的准备,原来我们已经不是20岁那群热血沸腾芳华正盛的少女了。
时间推着我往前走,一晃已是花信之年。总会被网络上别人的轻易成功和幸福美满的生活吸引的偏离了自己原本的轨道。不知道多少人像我一样,看着别人的幸福也开始要求身边的人要像别人一样的偏爱对待来获得我们看到的那种幸福,实则忘记了每个人其实都只是想把我们最美好的一面展示给大众,生活的一地鸡毛闭口不提。钱钟书的《围城》初读不知书中意,再读已是书中人。这堵墙,围住的岂止是一个个我。
后来有一个瞬间大彻大悟,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但不是给准备不完的人,找到“最好”的方案之前,最好的办法是立刻去做。我喜欢读纸质的书,遇到有趣的句段会咬文嚼字的反复揣测,去理解和思考每一个角色她出现的意义是什么。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在《青春咖啡馆》里写到:她阅读的那些书,并不是要寻找一个行为准则。她只是想逃走,逃到更远的地方,用更剧烈的方式割断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呼吸到自由的空气。或许每个读者有一点是相通的,我们都渴望在另外一个时空里活成自己真正期待和想要的样子,勇敢的、坚定的、自由的、洒脱的、不被压抑的自己。
从容对待生活,温柔对待自己。坚定不移的向想要的人生迈进,步伐可慢不可停,允许自己偶尔摆烂,但不能一直消极悲观。增强自己的精神内核,有力量有能力去解决生活中要面对的风风雨雨。停止思虑那些还未发生的事,最好的时间就是现在,想做的事想见的人想吃的东西不必等一个合适的机会,当下即最好。明天,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