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的“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苏轼45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黄州是苏轼人生转折处。

在此之前,他年少成名,二十多岁前一直顺风顺水,高考作文被宋仁宗钦点最高分,老爹苏洵是名满天下的大文豪,弟弟苏辙和自己一样是文坛高才,前途一片光明。

可惜历史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苏轼入仕不久,父母接连去世,按古代“丁忧”习俗,苏轼两次中途离职回乡替父母守丧三年,两个三年之后返回工作岗位,当权的是新党领袖王安石。王安石和苏家天生不对付,早年王安石就看苏洵不顺眼,更看不上他教出的两个小崽子,对于苏轼最高分的高考作文,王安石甚至表示如果当年苏轼高考时自己就有今天这个权利,一定会让苏轼落第。

苏轼的诗文给自己招了祸。他写的一首田园诗暗搓搓讽刺王安石的青苗法,又在给皇帝的谢恩折子里阴阳天子,再加上和宋神宗的妹夫王诜关系密切,犯了士大夫结交皇亲国戚的忌讳。新党抓住这些问题抓了苏轼,又想通过他打掉旧党灵魂人物司马光,于是抓住苏轼写给司马光的一首诗做文章。

当时的新党领袖是王安石,苏轼反对新党政见,和王安石水火不相容,和司马光自然关系不错,彼时的司马光已经是个老年人,不再热爱砸缸,因为宋神宗支持王安石变法,他在朝里举步维艰,索性办了内退,回家编写《资治通鉴》,两耳不闻窗外事。

苏轼给司马光的诗里说,你别在家里独乐乐了,老百姓都盼着你出来理事呢。这种话怎么能乱说,意思是现在理事的人不靠谱呗?苏轼在供状里这样交代:“我在诗里说,天下人都盼着司马光出来执政,这是在讽刺现任的执政者不称职。”

苏轼下狱,被关了一百多天。这一百多天肯定是他一生中最绝望的时期,他战战兢兢,深感朝不保夕,多次想到死亡。在狱中他写给苏辙的诗里,有千古名句“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在第二首里又说“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已经在和苏辙交代把自己埋哪了。

感谢老天,神宗时期的新旧党势力犬牙交错,新党没有一手遮天的能力,审案定案的大理寺等机构主理人也都是文人,对身陷文字狱的文坛大神苏轼有相当多的同情,又在定罪期间赶上宋仁宗皇后去世的天下大赦,审案机构给苏轼最后的判决意见是:虽然有罪,但遇大赦,可官复原职,不必罚钱,也不必挨板子。

出狱时,苏轼心情大好,一扫颓态,挥笔写下“此灾何必深追咎,窃禄从来岂有因。”

牢狱之灾就让他过去吧!官场上的得失哪能说得清楚呢?

但是宋神宗气不过,最终给苏轼判了个“充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团练副使就是个没有任何职权、甚至连工资都不发的闲职,本州安置意思是不能离开黄州本地。没工资、没活干又不让走,基本属于流放了。

这首《定风波》就写于苏轼到黄州的第三年春天。

后世文学界公认,黄州是苏轼的创作高峰。诚然,苏轼最著名的三咏赤壁(《赤壁赋》、《后赤壁赋》、《赤壁怀古·大江东去》)都写于黄州,当然还有这首《定风波》。

45岁的苏轼,人到中年,经过大起大落,历劫生死关头,终成那个我们最熟悉的苏轼的模样。

他开荒黄州东面的山坡,种地养家,“东坡”这个号就是这么来的。

他发现“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于是洗手下厨,发明了东坡肉。

他和朋友在山中闲逛,于沙湖道中遇雨,没人带伞,大家都淋得很狼狈,他却觉得无所谓,乐悠悠且吟且行,天晴后心情大好,写下《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不要在意雨打在树林叶子上的声音,都是干扰心境的杂音而已,就这么边吟诵边走着,岂不美哉?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竹拐杖,芒草鞋,轻快胜似骑马,有啥可怕的?

一蓑烟雨任平生!

一蓑烟雨任平生。即使这首词定格在这句,也能成为传颂千古的名篇,这份通透豁达,已经秒杀多少人。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宝钗讲的《寄生草》戏曲文:“漫搵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哪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化用得就是苏轼这句“一蓑烟雨任平生”,把个潇洒出尘、来去无牵挂的行僧写得跃然纸上,落成全曲最后一句,已成经典。

但,那是苏东坡啊,对于他来说,一蓑烟雨任平生只是上阙词眼,他的胸怀中,还有真正的点睛之笔。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春风吹醒了酒,有点冷,却看到前面山头上迎面而来雨过天晴后的阳光。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就像在狱中度过一百多天、写下“是处青山可埋骨”的苏轼,最终迎来出狱的好消息,在山道的雨里走了一路、淋湿全身的苏轼,最终也迎来了属于他的那一抹山头斜照的阳光。

哪有那么多的困苦,哪有那么多的绝境,苦在人心心自困,境由心生心不绝。

于是这样一位苏轼,从眉山走出,骑马客京华,登顶过科举之巅,复又自顶峰跌落,一路风风雨雨,历经生死关头,最终到了黄州。可是他依然一路吟啸且徐行,烟雨任平生,一抹山头斜照,就能让他露出发自肺腑的笑容。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林夕曾说,他生平最爱的词就是苏轼的这首《定风波》,独因这句“也无风雨也无晴”。我想,大约是因为夕爷笃信佛教,这句“也无风雨也无晴”最好的注释,该是六祖慧能的那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自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也无风雨也无晴,是因为经历过风雨之后的心早已通透,既已毫无挂碍,何处又惹尘埃。

心中已无风雨,又何来晴雨之说?


少年轻狂,仗剑走天涯,何妨吟啸且徐行。

人生之路,道阻且长,踏着荆棘,却不觉痛苦,道一声“一蓑烟雨任平生”。

而炼就豁达通透者:

不必祝我万事顺遂,

不必予我高枕无忧,

且祝我独行八百仗天堑

闲庭信步;

且祝我穿越万千荆棘沟壑丛中

意态悠然;

且祝我一川风雨,萧瑟满身,

再回首,也无风雨也无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0,914评论 6 49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9,935评论 2 38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6,531评论 0 34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309评论 1 28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381评论 5 38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730评论 1 28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882评论 3 40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643评论 0 26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095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448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566评论 1 33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253评论 4 32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829评论 3 31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1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45评论 1 26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248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440评论 2 348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