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总是从冒犯开始。”我忘了自己是从哪儿听过这句强有力的话了,只记得听到时顿时觉得非常同意,因为伟大总是要创新,而创新就意味着要去破坏旧的事物,冒犯旧的规则。如果我们总是尊重已有的事物,这样伟大的新事物就不能产生了。
例如硅谷,就是鼓励背叛的。我在不丹旅行的时候,同行的一个企业家和我分享说,硅谷的整个文化是鼓励坦荡荡的背叛,那里的企业家很接受自己的员工背叛自己,去创造新的企业,硅谷于是不断处在创造性的裂变中,最终成为了伟大的存在。
我们容易美化忠诚,知名的心理学家曾奇峰说过一句很有力量的话:爱制造分离,而施虐制造忠诚,在文化延续的表象之后,是每一个曾经生活其中的人想成为自己的愿望的无边墓地。
如果后代对前辈绝对忠诚,如果孩子对父母绝对忠诚,那就意味着孩子的生命将彻底被包在父母的空间之内,他们没可能去创造自己的空间了。相反,如果孩子首先被鼓励了做自己,这必然会导致对父母的一些背叛,然而这样孩子就可以勇敢去创造他们自己的空间与规则了,世界因此会不断改变。
作为70后,我一直在听到我们的社会不断地在贬损后一代,80后常因为是独生子女而被看不起,之前的人觉得他们自私;90后更是因太个性化而被广泛批评,而00后被认为是活在异次元中,有点像非正常人类。然而我认为真相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高过一浪。80后、90后和00后在相对安全而自由的空间内,更有热情与创造力。
我认为这样的发展才是对的,上一代的艰苦努力是为了给下一代更大的空间做自己。
发展心理学和精神分析都认为,每个人都有两个叛逆期,一个是一岁半到三岁时,标志是孩子总是说“不”、“我来”,如果父母想控制他们,他们会闹得很厉害。略有不同的是,精神分析认为,第一个叛逆期是从6个月大时就已经开始了,就是我们多次提到的“分离与个性化”阶段。
第二个叛逆期,就是青春期。青春期的青少年充满了荷尔蒙,而他们的心智还不能很好地处理,因此很容易显得躁动不安。很多心理咨询师说,和青春期的孩子做咨询非常不容易,因为他们太想什么事都自己解决,所以对别人进入他们的心灵,甚至还去指导他们,会非常敏感。
这两个叛逆期的孩子,从严格意义上讲,都是处于严重的冒犯与背叛中,他们会倾向于缩小父母对自己的价值,夸大自己的力量,但真受挫后又发现,其实自己还是挺需要父母的支持,但他们轻易又不愿意放下自己的自恋。特别是青春期,如果父母还想对孩子施加高压时,孩子可能会爆发很严重的反抗。
我们需要认识到一点,所谓叛逆,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想做自己,所以这并不是一个需要矫治的错误。如果父母想收获一个充满激情和创造力的孩子,就需要鼓励和支持孩子做自己,就是尊重孩子的空间,让孩子在他的空间按照自己的规则来。
这两个叛逆期,可以说孩子都是在积攒力量,为了更好地进入到下一阶段的竞争中。
第一个叛逆期结束后,孩子就进入了俄狄浦斯期,而这个阶段的主题,就是与同性父母竞争异性父母的爱与关注,这是一个巨大的冒犯。孩子需要在三岁前与妈妈的关系中,获得足够的支持与鼓励,确信他可以做自己,然后才可以在俄狄浦斯期展开自己的竞争,虽然竞争对象和竞争目标就是自己的父母。如果孩子在三岁前,叛逆一直被打压,被教导听话,与妈妈建立了超粘稠的关系,那孩子的生命力就不能喷涌而出,就难以在俄狄浦斯期展开竞争,孩子的生命力就容易被闷住。
当然,这时规则与空间同时并存,孩子有做自己的空间,父母对此给与了尊重和支持,同时,基本规则还在,就是父母需要让孩子明白,你可以去淋漓尽致地展现你的竞争欲,去亲近异性父母,但同时你要知道,爸爸妈妈才是伴侣,而你只是个可爱的小宝贝。
第二个叛逆期结束后,一个人就进入成年了,他进入了彻底真实的人生游戏中,要去创造自己的生活空间和工作空间。台湾学者孙隆基说,他的观察是在儒家文化下,人们普遍没有青春期,因为太强调听话了,结果导致孩子成人化,成年人儿童化。
在我的观察中,现在社会一样还存在这个问题,但已经有了很大转变,不过,还是有很多中国家长对孩子发出不合理的期待,例如,上学的时候不要恋爱,要以学业为重,等你大四一毕业,就要立即恋爱,然后结婚生子,传宗接代。
这种期待中,没有给孩子叛逆与冒犯的空间,甚至都不会有生命力挥洒的空间,他只被教导有工具性的竞争力,而没有被允许有个性化的热情与创造力。
我是冒犯了中国家庭中的听话哲学,不过对我而言,我甚至都没觉得我是在冒犯,我只是发现,为什么中国家庭存在这么多的问题,可我们还在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种谎言呢?
有人认为我干了一件挺大的事,可我不过说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真相。有时,看到最简单的事物,都需要叛逆与冒犯。实际上,牛人们之所以在他们的领域内非常厉害,正是因为他们有直面最简单事物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