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琪注:今(丁酉年十月初九)日,为祖母何氏逝世31周年忌日。重发2006年旧文,以资纪念。
太母何氏,讳其英,公元一九零四年七月五日,夏历甲辰年五月庚午廿二庚子日,生于资州东二里庙子湾;公元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日,夏历丙寅年十月己亥初九戊午日,卒于资中县苏家湾镇新米市正寝,享年八十有三。后数日,葬苏家湾人形山吉宅。
何氏大族,支派纷繁;耕读传家,闻于乡里。太母虽不知书,然耳濡目染,默识于心;亲与蚕织,自幼多能。《礼》云克绍箕裘者,我太母之谓乎!年二十,于归太父子谷公,居苏家湾镇曾氏祠堂。曾姓亦大族,乾隆年间先祖纪扬公贾于巴蜀,见山清水秀,龙凤呈祥,乃卜居;后自粤之嘉应州,迁居于此。忠孝传家,诗书继世;四子传派,曾氏始大。越明年,诞长子祥钟公;又二年,诞次子宗瑶公。以太父醉心商贾,经年在外也,其养亲、育子、族中应酬及日常劳作,皆太母一人当之。宗瑶公之在襁褓也,子谷公以疾卒。太母强抑悲痛,内外操持,苦育二子,冀其成材。苏家湾曾氏族人众矣,其富者、贵者何可胜数,而我房独贫。祥钟公、宗瑶公童稚丧父,母寡儿孤,惯看青白,乃发愤向学,先后肄业于资中县男中,并获公职焉。
共初,祥钟公夫妇任教职于异地,诸孙诞焉。十年之间,生齿日繁,居地频迁,而生计乃蹙。太母辄居老屋,含辛茹苦,呵护群儿。后数年,宗瑶公亦诞诸孙于成都,太母乃往居之,夙兴夜寐,辛勤有加。公元一九七三年,岁次癸丑,祥钟公积劳而逝。时太母疾旋资中,环堵萧然,满目孱弱,白发黑发,不胜其悲。太母早年丧夫,晚年丧子,人生之痛,何以加焉!幸雷霆震天,四凶束手;严冬过后,春暖花开。而诸孙渐次长成,皆各有志,成其家而立其业。太母暮年,其心慰焉。
太母上承三代,下观四辈。豁达大度,宽以待人。为人诙谐,善讲故事。叠经磨难,禀性不改。家人敬之,亲戚仰之,而闾阎钦之。一生勤俭,劳作不辍。年逾八十,仍集市买菜,河下浣衣。家风敦朴,子孙受益。
长子祥钟公,娶李太夫人素芬。生子四,女二。伯小骐,娶吴伯仙,生子瑜,继子甘平;仲亚骐,娶邵茂君,生子琨;叔幼骐,娶伍斌,生女瑛;季令琪,娶张炳华,生女潇然。伯女小玲,归刘洪全,生子涛,女珍;仲女早夭。次子宗瑶公,娶杨太夫人德凤,生子俊德,女玲、华妮。俊德娶胡远嬛,生子伟;玲归康良,生子小龙;华妮归戴军贵,生子传风。曾氏一门,芝兰其茂,太母福泽,绵绵远矣。
公元二零零六年,岁次丙戌,则太母逝世之二十年也。其冬,会宗瑶公之八十华诞也,诸孙齐聚于成都,而谋曰:“我太母一生,艰难备尝,不可不铭之金石,垂于后世。”乃命令琪,以作此文。赞曰:
念我太母,涕泪如滂:阅尽人世,历经沧桑。
谨侍亲长,举无不当;相夫教子,万苦先尝。
照拂诸孙,心肝是养;枝繁叶茂,芝兰其香。
先人之泽,代代流芳;儿孙继之,世世孔彰。
勒于金石,绵远悠长;赞我太母,风范泱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