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人的毛病:勇于逐梦却羞于谈钱。
读了一篇报道,从几名当事人的角度具体描述了前段时间被传的沸沸扬扬的A-soul工作室及其背后的故事。
2008年,小畑健的《食梦者》开始在《周刊少年JUMP》上连载。作品讲述了一群年轻漫画作者年少立志,放弃躺平,满腔热血追逐梦想的故事。
而早在2007年,有一群漫画作者在北京郊区买了一块8亩的养殖地,他们过着自给自足的乌托邦式公社生活,专注于他们轰轰烈烈的逐梦旅程。这就是A-soul工作室。
十多年来,A-soul工作室产出很多热门作品,被公认为国漫的中流砥柱。
但是前段时间工作室内部被揭露存在大量问题:恶劣的工作居住环境、令人窒息的纪律和精神PUA、断了11年的社保、超负荷的工作量、假借共产生活压榨画手利益...曾经的乌托邦终于沦为黑心血汗工厂,屠龙者终成恶龙。
既然这个工作室有千般问题,那为什么还平稳运作了那么多年,有那么多作者选择留下?
从受访者的叙述中我们可以归纳成以下原因:
(1)工作室接收的大都是初出茅庐的画手,缺乏经验和作品,同时也缺乏议价的底气;
(2)高强度的工作挤压了作者们的业余生活,画手们缺乏思考的余裕与时间;
(3)很多元老怀抱着对艺术的热情,一心沉迷于作品,而把掌舵的权力托付给带头大哥;
(4)抱团取暖久了,害怕外面的风浪,失去了跳出舒适区的勇气;
(5)封闭式管理,令人窒息的规章制度和思想”辅导“,把外界的影响降到最低,把画手们养在猪圈里,困在茧房中。
最终的结果是,工作室以产量大、质量硬闻名。而其作品也往往被批评为“像工厂流水线产品”,“缺乏新意和灵气“,”三观有些不接地气“......
创作需要余裕和空间。物质、时间被过度压榨的作者们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远。此外其私人生活,身体健康受到严重的影响。
我们这一辈接受的教育总是在赞美苦难,宣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却鲜有教导我们群众里头有坏人。这就给了坏人可乘之机,廉价换得你的赤子热情,榨取剩余价值。
那么追逐理想就意味着牺牲生活吗?
我们或许可以参考谷歌公司长期实行的一项政策:“20%时间规则”。公司允许员工将20%的工作时间用于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这个政策解放了员工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创新,同时也为公司带来了许多产品和利益。
高压会扼杀灵感,创作需要空间。梦想应该建立在自主生活的价值上,梦想不应与生活对立。
食梦者们在逐梦的时候,还应该捍卫好自己梦想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