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更多的去欣赏、去接纳,而非选择
1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自己
傅园慧的表情包和采访视频,让我笑了一整个下午,真心乐,也真心喜欢这姑娘努力去做,不计结果的豁达。
孙扬失利后抱着记者的痛哭的样子也让人心疼,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我们理解他努力后的失落。
或许我的民族观是狭隘的,但我真的特别希望他接下来能赢,一雪前耻。所以当他200米取得冠军后,我又振奋了半天。
是的,喜欢他的王者之气、喜欢他碾压对手的样子、喜欢他用成绩将那些污言踩在脚下的霸气。
为什么不能两个人都喜欢呢?
我们且不谈两人拿到成绩后,一个豁达喜悦、一个痛惜难过的情绪的背后,他们对成绩有着什么样的期待和压力,只说两个人的表现:难道不都是那一瞬间崩发出的最真实的自我吗?
喜悦的,没有虚伪的谦虚以及故作风轻云淡的优雅,只有真实的可爱;
难过的,没有虚伪的奉承对手的优秀,在他自己的心里,自己就是第一,他有这样的自信、有这样的霸气。
“I am king."
这是他对记者说的话(有没有发现,他的英语也是棒哒哒呢)
即便你不喜欢,他就是这样。
体育中有和平,但竞技中必有输赢,只讲和平不讲输赢,这不符合体育精神。
所以孙扬想赢、要赢、因为没有赢而痛惜难过,有什么不对?
他有竟争精神,他因输掉一场比赛而难过,就是中国教育体制的错了吗?
这个观点实在不敢苟同。
恰恰,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的,就是真--
让所有的人敢表现自己的真实情绪、让所有的人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让所有人敢于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包括赢。
傅园慧敢说我很满意、我已经用了蛮荒之力;
孙扬敢表达自己想赢、要赢、我输了会很难过;
这就是教育的进步。
让狼成为狼,让羊好好儿做羊
做为对教育特别关注的妈妈,在看到有观点说,要把孩子培养成傅园慧那样乐观豁达,而不希望孩子象孙扬那样背负着压力前行。
我想说,说这话的人一定不懂教育。
我写文章观点向来谨慎,因为每件事情都很多维,不能绝对。但今天必须要强烈的表达这样的观点:
第一,个性不分好坏,只有不同,父母要做的是接纳孩子固有的特点,并帮助找到个性中最闪光的地方。
我们在说孙扬负重前行压力太大的时候,可能我们在心疼他活得太沉重。
但我们都不是孙扬,不能理解在对压力下奋起的成就感与兴奋感;我们也不能如他般去享受全力付出后成功的瞬间喜悦。
天生就有这么一种人,他愿意用责任、用压力做为自己前行的动力,他们需要用赢来证明自己的力量与成就。
就如我们觉得物竞天择的野狼有着太大的生存压力,但我们仍不能将一匹狼养成一只羊一样--本性里,他们享受压力之后的成功,也承受失败之后的痛苦。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天生是狼的个性,因为你更喜欢温顺的羊,你就该去改变他吗?
显然,我们不能让一个具有狼性的孩子成为温顺的绵羊,更不能将一个温顺的孩子打造得具有狼性。
尊重个性、发挥优势,让他们找到最适合的方式去成长、去面对生活中的成功或失败。
第二,孩子不是我们的作品,他们是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独属于自己的脾性与特点,未来他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做父母的有责任去发现、去引导、却无法去打造。
反而我们做父母的常常有别人家孩子的感叹:
当自己的孩子是调皮聪慧的时候,你在羡慕别人家孩子的稳重安静;
当自己的孩子接受能力快却缺乏毅力的时候,你在羡慕那个天天认真学习却缺乏悟性的孩子;
当自己的孩子阳光开朗时,你在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文静优雅;
当自己的孩子内向细心时,你在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外向活泼;
……
从这个角度来看,若我们按自己的偏好去培养孩子,一定会有南辕北辙,让孩子也无所适从,也或者会因此埋没掉孩子自有的天份。
做为一个社会人,我们可以对任何人、任何事有自己的偏好;但做为父母,我们却不能按自己心里的喜好、按自己想要的模版,去设计孩子的未来。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遇到一个好妈妈,接纳他、认可他、发现他,让他做最好的自己。
而不是改变他、打造他,让他做妈妈想要的孩子。
也希望我们在看事件、看新闻的时候,我们可以更多的去欣赏、去接纳,而非选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