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和孩子一起在山里度过的第一个完整的下午。前面两次去,都走的匆忙。她两次都问我:妈妈我还能再来玩吗?
刚刚睡前,她跟我说:妈妈,这个学校真好玩,等有时间我教你做毛毛虫啊,今天可以和你一起玩太享受了,下周还要一起去真是太好了,还有那个,我们平时可以约小白兔一起玩吗?
然后她就睡了,我眼前又出现了孩子们涌进教室那一刻的画面,就是他们进来那一瞬间,教室一下子就灵动起来了(她们来之前,我们是在流动),每个孩子都和爸爸妈妈玩做一团,抱在一起在地上打滚儿,玩拍手歌,奔跑,挠痒痒,孩子被妈妈扛在肩膀上……
阳光从头顶打落下来,我和豆子刚好站在那片光里。隔着玻璃,看到窗外那棵石榴树的叶子在风中摇摆,天空很蓝,云朵似乎也显得格外温柔,一种难言的美好和感动,霎时间从四肢百骸直穿进心房。
这一刻,时间静止,恍若永恒。这是一个有光的午后,我想我终生都会记得。
选择来参加这个周末活动的初衷,是想给自己和孩子一个完整的、美好的、高品质的、有意义的、可延伸的亲子时间,一个下午,全都得到了,我相信在场的每一人都有被深深滋养的感觉。
在这里思绪会减少很多。专注当下,跟随弘沁老师,冥想,跳舞,歌唱,学习,体验,收获很多。一种放空的状态,心平和,也踏实。
结束以后,大家坐在一起回顾,重新做自我介绍,看见每一个伙伴那一瞬间都有些许羞涩,如同少年般纯真。孩子们在不远处的草坪上、沙坑里奔跑跳跃,不时有笑声传来。那一刻,内心清净温柔。大家在一起聊孩子教育的问题,想给予彼此更多的帮助,希望慢慢有所改变。
这真是一个美好的下午。
嗯,说回开始。所有的艺术活动里,我自小最怕的事情,就是跳舞,开场的舞蹈,对我来说,真是挑战。我看着罗兰跳的那么欢快,心想真是太自由太美好了,我面对她,想要放松、模仿和学习,但最终还是没有松下来。
刚好和上午参加净心之道分享到的一些点有所相映,让我有了一个觉察。我觉察到我作为女性,一直以来对于「柔美」的抗拒。
自小我都是偏中性的打扮,一直是短发,常常被人误会是男生,大学快毕业时才留了长发,即使是最瘦身材最好的时候,也没有勇气穿略显性感的裙子。这些年偶尔穿比较女性化的裙子(非森系),女儿总是会惊呼:妈妈你好美啊!我始终不能坦然接受这份赞美。
这个部分很有意思,结合我的身体,我是一名类风湿患者,距今5年病史,每天全身所有的关节中总有一到两处在剧烈疼痛,它们在这几年间变得愈发僵硬和脆弱。很多时候我行动缓慢,诸多不便。我今天想,是否是我一直以来的「不动」导致了这个「不流动」?归根结底,是我创造了这份僵硬。
以及不管内在如何碎裂、崩溃、重组,我的外在表现一直是:坚强、勇敢,试图让自己充满力量。传说中的,外强中干。
是的,我一直在用近乎「刚强」的标准要求自己,抛开一切所谓的童年创伤、原生家庭不提,我不知道这个「刚强」是否也是我身体变得僵硬的一个原因?
我想也许我有一个课题要做,就是承认并允许自己可以是「软弱的,需要帮助的」,接受自己生而为人的局限与不完美。
思绪还没有完全理顺,也不能很完美的串联起来,但确实一些东西突然冒出来了。
内为因,外为果,如果说生命中所有的呈现都是镜子,只是为了照见自己,那么,「类风湿」这一面镜子,是为了照见出我的哪个部分呢?很高兴我可以继续探索。
嗯,提一个问题。偶戏。孩子对偶戏充满了激情,她快速、热烈甚至急切地想要按照她的意愿来表达和呈现,我想要让她慢下来,去感受和体会偶的呼吸和节奏,但一心想要创作的娃,完全听不到我在说什么,哈哈,这种状态,我要如何跟随如何引导比较好呢?
最后,想以一首诗结尾,来自涂红的《尘世之美》
暮晚有几只鸽子在飞/梧桐树散发清香/年轻的女人在厨房里准备晚餐/盘子里有水果和面包,灶火上煮着香浓的汤
多少年过去,亲人近在身旁,膝下的孩子一天天长大/在这苍茫的人间,满天星光/草木青了又黄/
生活是多么简单的幸福
“尘世之美,像果子包着核。光倾进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