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孝弟,次谨信。——李毓秀《弟子规》
1、
今天是婆婆的生日。
早就念叨着和她一起去选几件衣服,却一直不肯去。直到上周硬是带她去逛街,买了几件衣服。
婆婆为所有人奉献了一辈子,唯独没有自己。大部分的母亲都是这样吧?——巴心巴肺一生,从来没有为自己好好活过。而子女稍微孝顺她一点,她就觉得万分不安过意不去。
为了不让她有心理负担,我们在为他们选购衣服鞋物等东西的时候,往往会拐个弯,告诉她——很多店有优惠券,不用就过期了。反正她也不懂,不知道我们究竟刷的是优惠券还是银行卡。
买了衣服回来,她说这得大几千吧?我笑着告诉她,你不要管价格多少,就当几百块的衣服穿呗。
都说孝顺孝顺,先顺着才是孝。所以,想对老人好,先要顺着他们的心意再说。
2、
《弟子规》有言——首孝悌,次谨信。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于很多人而言,仅仅是“色难”这一关,很多人都过不去。
就我自己而言,对公婆还算言语温和,结婚十余年来,从未红过一次脸。虽不是亲如母女、父女,但他们疼我们,却胜过女儿。遇到这样的公婆,也是前世所修的福气。因此,心中特别感恩,自然不可能“色难”。
但当自己亲妈来的时候,却没那么客气有礼了。
记得前几年,自己刚接触心理学一些知识的时候,恨不得妈妈身上我看不惯的地方统统一夜之间都能改掉。每次沟通都不遗余力地想改变老妈,自然每次也就都是不欢而散。
有一天,批评先生对父母态度不好的时候,他没好气地回了我一句:“不要说我了,你自己还不是一样?”
我一愣,笑了。这才意识到,原来我们批评别人容易,却看不到自己也有同样的缺点。
渐渐的,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增加,慢慢可以去看妈妈性格形成背后的原因和背景,也就几乎再也不和妈妈起冲突了。无论是见面还是电话,终于可以做到不被她的抱怨或者情绪带着走,能帮着她疏导不良情绪了。
所以,我们成长了,父母也就会跟着舒心很多。
3、
今年曾经很热的书《巨婴国》,武志红老师所著,里面对中国的孝文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解读甚至解构。说实话,我自己阅读的时候,体验并不是那么舒服的。
因为我的经历和武志红老师的经历不一样,感觉他对“孝”有着本能的反感和厌恶,而我没有。
我想,大部分的中国人也没有吧。
说来也许是比较传统,还是比较喜欢先人“以孝治国”理念的。喜欢孝文化,因为觉得这代表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感恩回报的温暖。
有个亲戚,一大家几十口人,多少年了,素来极其融洽和谐。
当家里老人生病住院的时候,病房川流不息,常常是好多人陪着伺候,让老人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这让同病房的人往往都非常羡慕。
有一次,我对他们家的姐姐说,“这么长时间医院家里来回奔波,你们真是好辛苦!”
没想到姐姐回答我:“不辛苦啊。我们不仅仅是为了父母而孝顺,也是为了自己。因为小晚辈们都看在眼里呢,我们这是教他们将来等我们老了,怎么对待我们。”
真心为他们竖一个大拇指。
如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心浮躁,很多人向钱看齐,有多少人对生自己养自己的父母,再没有了一丝丝耐心?
要知道,父母也曾经年轻过,我们也将会老去,父母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所以,有时候也想,如果我们国家能够再多点孝文化,估计越来越多的老人会更加温暖吧?
4、
都说孝顺有四个层次:
第一层:孝父母之身,指经常用一定的资财供养父母,使他们身体健康,衣食无忧。这是孝顺最基本的一层。
第二层:孝父母之心,指经常回家看看,陪父母说说话,聊聊天,宽慰父母的心情,让他们心情愉悦,生活舒心。
第三层:孝父母之志,指做子女的努力奋发,勤勉敬业,甚至可以以父母未实现的志愿为志愿,成就自己,努力让父母可以一展自己未尽的抱负。
第四层:孝父母之慧,指我们不仅自己要认真学习,逐渐了解宇 宙和人生的真相,更要尽心尽力地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父母也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使他们的心情安宁,使他们的智慧圆满,进而真正体会到人生的意义。
学习践行了这么久,觉得自己也就只能将就到第二层吧。真希望有一天,能够做到“孝父母之慧”,让父母也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让父母也能懂得学习和改变自己的重要性,让父母也能和我们一样与时俱进。那该多好!
这四层,你在第几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