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在文章的开始,我要自觉的举手承认这个月入3元的“有人”就是我,生活中当你听到“我的一个朋友遇到的事”或者“有些人”的时候,那八成讲的就是他自己。
故事的起源也是来自翻看社群聊天记录,发现一个伙伴日更100天就成为了简书签约作家并且开创了自己的课程,每个月收入更是5位数不止。
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比,小时候和一起成长的小伙伴比较成绩,长大和同学比较收入,而作为一直以坚持日更为骄傲的我,真的是被震惊了,更确切一点是从自我的世界惊醒。
于是开始感叹,同样的日更100天,差别咋那么大呢!
就像一同入司的两个人,大家都从同一个基础岗位做起,3年过去了,一个已经成为主管,而另一个依旧是一名小职员;或者大家同样没有男朋友,一年后,人家都结婚了自己还是单身狗,没有察觉时一切都很好,但等发现的时候就是自己小世界坍塌的时刻。
于是开始反问,问题出在哪里呢?
这几天一直在听李善友教授的讲座,其中有一个关于掘地蜂的故事,掘地蜂有个习惯,当它把食物搬运到自己的洞时,会在洞口放下,然后爬到洞里侦查一番,没有危险,再把食物拖进洞里。
看完是不是感觉这个生物真聪明,还懂得侦查风险!科学家开始也这么想的,于是开始观察,其中有个科学家比较爱玩,看着掘地蜂把食物拖到洞口进去侦查时,他就把洞口的食物拿远一点,掘地蜂出来了,跑到被拖远的食物这,拖到洞口,然后放下,又进去侦查了,这样连续反复了好几次。
明明已经侦查好洞里是安全的了,食物也就是被挪元一点点,可掘地蜂却一次又一次的固执的重新侦查,也就是说掘地蜂的侦查行为不是来自思考,只是生物本性而已,就像一套陈旧的运算指令一样,不懂变通。
而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公司的邮件模版拿来直接套用,思考习惯于旧有的经验,很多开车20年的老司机的技术可能还比不上一个开车2年的新手呢。
于是开始相信,当我们的行为成为“自动化”的时候,那就很难再有进步了。
同样的日更,我俩方式却有很大的不同。
一、找准定位才会走的更快
我3元的日更方式是怎样呢?随便写,各种话题,想到什么写什么,实在没干货了写点美食文吧,阅读量是提升一点,但没含金量。
他3万的日更方式又是怎样呢?日更的100天只选择一个专题写,每天投稿,专注于一点。
其实每个读者都有自己便好的专题,只投一个专题,主编天天看到的是你,忠实读者看到的也天天是你的文章,久了自然大家就会对你印象深刻,也更容易积累粉丝。
就像追女孩子,你一个月和人家打次招呼,另一个每天一个问候,对比之下优势立显。
而找准定位其实是最难的,我就是纠结几下就放弃了,什么都觉得喜欢,又什么都觉得不行,随后放任自流,可他却会持续思考,我喜欢什么,我擅长什么,有价值的又是哪些,从中找准一个点,深耕下去。
确定自己的定位,不仅需要努力,更需要勇气。
二、刻意练习才会走的更远
我判断可以联系的标准很简单:你的行为会不会让你觉得难受,当你觉得有点难度了,那才是跳出舒适区了。
还是我俩的对比,日更只要你想做其实并不难,话题很多,有心就能达成。
但是每天坚持写一个专题那就真的考验技术了,我曾经试着写沟通的内容,写了一天,第二天怎么也憋不出来了。别说日更100天了,大家可以试一下,即使10天都很困难。
因为你需要不断的输入,还必须同一个主题,这就要强迫自己越挖越深入,还要克服过程中的厌倦心理。人都是喜欢新鲜事物,喜欢浅尝辄止的。
就像做一天饭是新鲜,要是一直做一道菜,还需要深入挖掘其中的食材、火候等各种细节,不断做个家人吃,我知道自己肯定会烦的,可能还会抱怨“吃饱就行,一道菜讲究这么多干什么”,而这就是我做饭一直一般的原因啦。
单纯的重复可能会感动自己,因为我们把它定义为坚持;但是当有一天发现曾经一起起跑的人已经套我们很多圈的时候,我们才会恍然大悟,单纯的重复不过是炫技而已。
我是张严心,17年快要结束了,找准定位,不做掘地蜂!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