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鞋”一词在近几年才进入大众视野,但Sneaker文化(鞋文化)已经在一个不大不小的圈子中流行了很多年,持久且广泛地影响男性青少年群体的消费和生活。随着国民消费水平的提升,阿迪达斯、耐克等运动品牌渗透中国一二三线城市,而Sneaker文化也在城市青年人群中流行起来,作为中国最普及且有相当异性缘的运动,篮球在男生的社交生活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同时由于中国校园要求校服统一,鞋子自然就成了青年人唯一可以展现个性、自由发挥的穿着。笔者走进南京校园,找到了三位球鞋爱好者(以下姓名皆为化名),倾听他们与“炒鞋”之间的故事。以下为他们的自述。
走上“炒鞋”不归路,担忧沦为接盘侠
刘鹏21岁 南京某大学大三学生
我从高中时就开始接触“炒鞋”,也算个资深“炒鞋人”吧,主要是有一个专门“炒鞋”的朋友带着我做,这几年我在毒APP已经有了近千笔球鞋交易,目前在Nice平台上也有十几双球鞋囤积。
德基、金鹰、万达等各大商场专柜也是我的球鞋来源之一,线下门店会时不时发售限量版球鞋,由于数量有限购买者只能先抽签,中签者即获得购买资格,我也有幸中过几双,其中赚的最多的一双是AJ与Travis Scott联名的“倒钩”鞋,赚了六千多块钱,今年5月份在耐克官网抽中的,花了1299买的,当时只是自己觉得好看想买来穿一下,但是没想到之后它竟然火了,最高时炒到了13000多!我自己都不敢相信,过了一个月8000块卖给一个朋友了。
前不久我又趁双十一活动从天猫耐克旗舰店购买了一批球鞋,这两天悉数到手,放在宿舍的柜子里,还没开箱。
我是这么想的:双十一趁活动低价买入,等过年了肯定有很多人要买新鞋,到时候需求肯定大,我就可以高价卖出去,一双鞋赚个两三百没问题。
不过,上个月Nice平台下架了“闪购”服务,这对我们“炒鞋”的人影响还是挺大的,以往可以闪购的时候,球鞋寄存在平台仓库,不经卖方的手,原封不动就能被交易上百次,价格浮动极大,取消闪购后球鞋的交易周期大大延长,“炒鞋”就很不方便操作了。
所以我现在有点担心我手里的球鞋卖不出去,有些鞋的热度是一阵一阵的,过了热度就卖不到高价了,这么多球鞋我穿也穿不过来,有些好看的还可以当收藏品,还有些鞋只能烂在自己手里了。
张洋17岁 南京某高中高二学生
我算是“炒鞋”圈的小白吧,平时课业太重,只会偶尔逛一些球鞋交易平台买鞋,我觉得“炒鞋”这一行为实在太恶心了,鞋子本来就是用来穿的,价格哄抬过高伤害的只是我们这些普通的学生,普通的球鞋爱好者,当你看到一双心仪的球鞋,而它的售价高达几千上万元时,你只能望而却步。
有天晚上,我跟我的好哥们儿聊着天,他突然给我发一张球鞋的照片问我好不好看,就是“AJ11大魔王”,我第一眼觉得什么鞋,这么难看,可是第二眼之后,就发现越看越好看,就想买了,但是当时各大门店都没得卖,只能从鞋贩子那边买,在我那朋友的介绍下就找了个人私下买了。
其实对于这双鞋本身,我还是非常满意的,也是正品,让我流泪的是我花了2800元买到了这双鞋,而它的原价是1399元,相当于我花了近乎这双鞋原价两倍的钱将它买下,两倍啊!什么概念!我都可以再买一双了,“炒鞋”害人啊!
我知道对于学生而言,2800块是一笔数目不小的钱了,我的零花钱大部分来自的父母,我也知道作为一名学生花2800块钱去买一双球鞋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政治课本上也都教导我们量入为出,理性消费,我现在也后悔万分,可是没办法,上头了,我就是喜欢这双鞋。
我平时会把父母给的生活费抽一点出来,比如少吃一顿饭,少出去看场电影,少买一套课外习题,这样一点一点攒起来,就是为了买到自己心仪的球鞋,虽然会被父母责怪吧,但穿上新鞋的那一刻,心里还是十分满足的,尤其是当它在地板上摩擦摩擦,发出悦耳声音的那一刻,心想,快乐就完事了。
坚守底线,做个纯粹的“玩”鞋人
赵强26岁 南京某大学体育老师
我是在初中时入的“球鞋坑”,是在08年,北京奥运会那会儿,那时还没有“炒鞋”的概念,都是叫“玩鞋”,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打打球,聊聊球鞋的故事啊、情怀什么的。
当时最热门的球鞋应该是耐克的Hyperdunk系列,为奥运会上各个国家队出了专门配色,好看极了,最关键的是当时货量也大,供大于求,卖不掉还打折,最低时在折扣店400多块钱就能买到。
刚刚我说的是实战鞋,一般来说实战鞋价格不会炒太高,那我就说AJ吧。08年那会儿AJ6 oreo才多少钱?700元。放到现在那简直就是白菜价,700块只够买鞋带吧。
所以对于“炒鞋”,我一直以来坚持的态度就两字:反对。
当一双AJ6 Oreo能以700元的价格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就知道即使它卖700元,耐克还是有利可图的。抛去那无数人奉为信仰的飞人乔丹logo,它的制造成本可能400块都不到。现在要卖我2700块?我是穷,但我不傻。
从“炒鞋”到“玩鞋”只有一步之遥,往前迈出一步,你就是炒鞋人,有钱赚有鞋穿有生意做。往后退一步,你最多只是个略败家的玩鞋人。我不是没有机会迈出那一步,从初中就累积的球鞋知识足够我去忽悠一些才开始玩鞋的小白,可是我还是选择坚守我最初的热爱,“玩鞋”而不“炒鞋”。
在我看来,鞋是用来穿的,而不是拿来赚钱的工具,我爱球鞋,只想做个纯粹的“玩鞋人”,没有爱的球鞋,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