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爆米花?不,我们更喜欢吃天须花花
泸定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啦!
“非遗”档案
项目名称:冷碛天须花花
申报单位:泸定县文化馆
批准级别:甘孜州州级
年限:百年以上
传承人:毛达芬
原材料:天须、核桃仁、花生、小麦、玉米
风味独特、流传久远、颇受大众喜爱的泸定名小吃天须花花,尤以冷碛镇的为上品。
那么,冷碛人是怎样制作出如此美味的呢?
麦芽儿熬出甜糖浆
取本地土小麦,淘洗、浸泡后沥出,薄纱覆盖,每日浇以山泉水。
麦粒发芽,长出白嫩嫩的根须和翠绿绿的叶芽儿,细细切碎,上石磨磨成浆液;
加玉米面,发酵、蒸煮,过滤。
猛火烧开,文火炒制。
水汽缭绕间,翻滚、冒泡,木制铲子来回翻炒,噼啪有声,渐渐成为粘稠的金黄色麦芽糖浆。
麦芽的清香、玉米的回甜味儿,丝丝缕缕,钻进鼻孔、刺激味蕾,一直甜到了心窝里。
天须粒儿炒成爆米花儿
天须,是当地的杂粮土产。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成熟的天须颗粒极为细小,多为淡黄色、白色,也有黑色。
产量不高,大多只在河谷附近的高山坡地、沙滩地坎和田间地角零星种植。
清理杂质,洗去尘土,择尽沙粒,晒干。
洗净两口大锅,冷锅待用,热锅开炒。
舀出一些倒入热锅,拿竹篾刷把快速旋转翻炒,听得“噼里啪啦”一阵爆响时,赶紧刷出到旁边的冷锅里——动作稍微慢一点就会焦糊!
如是多次炒制,无以数计的小小天须粒儿都会稍有膨胀,形似缩小版的“爆米花”,散发出一股炒制粮食的独特焦香味儿。
另置小锅,微火烘焙山核桃仁、沙地花生,并将熟花生搓去红皮,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起来。
一场相遇,碰撞出一方美味
舀取沸腾着的麦芽糖浆,倒进天须粒里,趁热混合起来,搅拌均匀。
就在香气扑鼻之际,放进特制的木匣子里,用木杵捶、打、挤、压;
稍微晾凉后,先切成条状,再斜切成滚刀(片状),一快快立体多角形或是一片片黏在一起的天须花花饼就新鲜出炉了!
取过一块(片),慢慢咀嚼、细细品味,甘之如饴、甜而不腻。
既有麦芽糖的清香又有天须颗粒的酥脆,偶尔咬到核桃仁、花生瓣儿,香脆酥散、回味悠长。
味道好,当然吃得香!
小小的天须花花,见证了那些年里农村的饥饿和贫穷,经历了山里人家的繁衍发展历史,承载了多少人萦绕脑际、挥之不去的浓浓乡情和亲情!
愿留得一方美味佳品,传承乡村独特的传统饮食文化。
(文中图片、资料均由泸定县文化馆提供,特向该馆及冷碛天须花花传承人毛达芬致谢!)
喜欢,就请留言评论吧。
今日话题:
不管你走到天涯海角,家乡总有一些小吃会留在你的记忆深处,让你魂牵梦绕、难以忘怀,欢迎在文末留言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