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来路时发现自己对唐诗宋词的热爱,始自童年时,母亲买回家的那本唐诗300首。
依然清晰的记得,书中开篇第一首是张九龄的《感遇12首.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当时读幼儿园的我尚不会读“葳蕤"二字,却并不妨碍我隐约感知其所散发出的葱茏与生机。随着书页徐徐翻动,那一首首蕴含无限文字之美与意境之美的诗篇像光一样照进我的生命。
当年的小女孩儿此沉迷其间,每日自发背诵加抄写,还试着结合诗中的简单注释将其翻译成白话文。自己研究尚觉不过瘾,还拉了几个小伙伴一起放学后,常搬一张方桌到洒满余晖的院子里,大家围坐一周,琢磨着某句诗该如何翻译才恰当。你来我往,各抒己见,仿佛一场学术研讨会。如今遥想,人觉幸福感满溢。
彼时的我,不过是一个小小无知的顽童,但唐诗已然带我领略了枫桥的钟声,大漠的孤烟,令我知道姑苏是“人家尽枕可",塞外是“八月即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