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除了朝代更迭,金戈铁马,还留下了很多成语,每一个成语后面都有一个故事,也有着一段动人的历史。今天我们就来说老马识途的故事。
话说齐桓公和管仲率齐国大军来帮助燕国追赶山戎。当追到山戎所在的孤竹国之后,国王回去搬救兵,他们在孤竹国的领地又展开了大战,结果众所周知,山戎军大败,赶来的援兵四处逃散。就在齐燕大军准备返回的时候,却发现他们迷路了。
他们在附近有村落的地方去找向导,一个年轻人自告奋勇给他们带路。他自称是孤竹国的人,以砍柴为生,所以对这里的山路很熟悉。那人很热情地把他们引上了一条小路,此时已是黄昏,向导领着他们越走越偏僻,等到他们察觉到不对的时候,向导在前面一拐就不见了。他们才发现处在一个四处都是山谷的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他们被困了。
孤竹国,就是现在的河北省附近,山戎在这里靠打猎和农业为生。他们属于游牧部落,择水而居,经常变换住地,所以没有形成一个有固定都城的国家。地处北方,气候寒冷,土地贫乏,尤其到了晚上,寒气一点点袭来,一大队人马困在迷谷里,不由得心中惶惶不安。士兵们开始有了埋怨声,不安的气氛在队伍中弥散开来。四周都是峻黑的山脉,他们就在一片漆黑中等待着未知的命运。
齐桓公心想,当初我就担心追赶山戎回到他们的老巢,对于他们来说地形熟悉,而对于我们来说是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很容易陷入被动。眼看天色越来越黑,谁知那个假向导会不会引来大部队来把他们一网打尽?到时候燕国没帮成自己,反倒一败涂地,岂不成天下人的笑柄?
心里这样想,但是他没有表现出来,现在能做的就是冷静下来,寻找对策。他看向管仲,只见他眉头紧锁,听着士兵们的牢骚,看着一大队人马踟蹰不前,他也在着急啊。只见他四处查看,最后把目光落在了部队中的马匹上。
管仲没有说话,他知道大家心中都很着急,时间越长。意味着。被劫杀在这里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要尽快走出这块迷谷。他观察的士兵。人们都疲惫不堪,而且天色已晚,就是记性再好的人,在一片漆黑中,即使在熟悉的地方也是容易迷路的,何况到了这一片陌生的地方。
这些马都由士兵拉着,有的驮着伤员,有的在路上慢慢的行走,或者在原地站着吃着路边的草。他忽然眼前一亮,他在这些马中有了好几圈,来回物色,选了一匹老马拉出队伍,领到空旷的地方。
齐桓公和旁边的人十分不解。以为他要骑马自己去闯出一条路,那也得选一匹年轻气胜的,选一匹老的走不动的马,难道是要和它一起散步吗?
只见管仲把马身上的东西解下来,连同马辔头头,还给他解开了马笼头缰绳,这匹马恢复了自由。这匹马在原地呆了一会儿,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幸福惊呆了,继而发现真的没有人管自己了,便放开脚步,随意溜达。这时,管仲便跟在这匹马后面,亦步亦趋地跟着老马一会直行,一会儿拐弯。
在漆黑中就听见马蹄的哒哒声和人们的脚步声。一大堆黑漆漆的人马跟在一批老瘦的马后面,徐徐前行。
齐桓公问管仲:“这样能行吗?我们这么一群人,居然跟着一匹老马走路,它能把我们带出去吗”
管仲低声说:”回禀大王。很多动物识路的本领都比我们强,它们有的靠气味,有的靠自己留下的印记。尤其是在黑天,人类眼睛已没有优势,动物却能根据他们自己的本领来找到回家的路。
现在我们觉得管仲的这个办法没有什么稀奇,但是别忘了这是在2000多年前。一个人居然能利用动物帮助人类解决困境,其实是很不容易的。就靠这匹老马,一路军队慢慢地走出了那道迷谷,回到了他们来时的路上。从此,“老马识途”这个成语便传开了。
后来比喻富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工作中起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