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生死书》是索甲仁波切的作品,针对生死问题提供许多法门和答案,其背后便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上师。本书自始至终都是他们的声音,他们的智慧,他们透过了悟心性所建构的慈悲世界的愿景。
本人的感悟是在本人浅显生活中的体悟,期待通过的一次次的体悟,灵性可以进一步提高。死亡是不可以避免的,是每个人都是体味的人生盛宴。因为太平常,太普通,有时候会忘记这个词。我总会把内心想完成的,以及想做的事情去拖延一下,想明天吧,或者这个是很重要, 但是没有那么有必要现在就做,还是过些日子, 或者是过几年再干吧。我想如果我明天生命就终结的,我会后悔的要死,没有立马去行动。西藏的著名诗人密勒日巴尊者如实说:“我的宗教就是生----死----无悔”。
死亡无时无刻都在盯着来来往往的劳作的灵魂。 西藏禅观大师在晚上就寝的时候,就会把杯子倒空,杯口朝下,因为他从来不确定隔天是否还用这个杯子, 他甚至在晚上把火熄灭,免得余烬第二天还烧着,他们时时刻刻想着可能死去。带着这种生命观生活的人,是美得,是无比可爱的。因为这更加接近生命的本质。 生命的本质就是与死亡博弈,虽然最终都是失败,但有先后,有人生是否精彩,是有灵魂。
接受死亡问题, 意识死亡与我一起,我还是有一点点难点,我已经是不恐惧死亡, 更加令我恐惧的是每天碌碌无为的活着,另外,我会忘记,我会死亡的。亲人的突然离开,这个是令我难以成承受的重量。我还没有做好离开他们准备,我似乎永远也做不好准备,我迷恋我的亲人, 我爱我的亲人。我总是想还有明天, 还有明年。 现在我大胆的给自己制定了一年的计划,如果我安然度过这一年的,我会无比的感激,期待明年遇见未知的自己。
心是一切体验的基础,她创造了快乐,也创造了痛苦,创造了生,也创造了死。心有很多的层面,其中两个比较的突出 ,一个是凡人心,另一就是本性。世人都被凡人心所牵累,最终成为信徒。凡人心闪烁不定、执著、不停的干预他人的事情它的能量都消耗在向外射的方向上。心得本性是心最内在的体性,它是永远不变化,或者死亡触及不到。
当下的社会, 在各种压力下, 人更为凡心性所迷惑。 当下的看似无比正确正当的思潮,迷茫的弥漫各种人人构建起来的巨大的建筑物,人就像一个可伶的生物,束缚在其中,却不觉得自己实在可怜。人群生活在各类的欲望中,升值,加薪,辞职,再去寻找更高工资的地方,内心的能量无限的消耗在外在事物上, 内心无法跟上脚步。这也是为什么有年轻轻的患得绝症,其实生命中有更重要的的本质--心性。
有这么一个女孩 ,高考之前每次升学都是保送的,大学毕业挑了最感兴趣的专业去英国留学,回国不到一个月时间拿到工作机会,她第一年在德勤,跟着老板和项目跳槽到另外一家四大安永,在安永做了半年升级,用一年半的时间走完需要三年走的路。 一天她却被一种疾病所缠绕系统性红斑狼疮,《第一次亲密接触》这个小说,轻舞飞扬得的是红斑狼疮,夺去她年轻的生命,而她的病比轻舞飞扬还要严重, 她的名字叫张熙。但是她没有放弃, 大包小包的东西带去医院, 大多数是书, 并且在医院里跟病友一起唱歌,《北国之春》、《军港的夜》等。最后她成功的康复了, 她说:财富其实不是你拥有银行帐户多少存款,而是你有把0变成1,变成100、1000、10000的能力。如果你问我成功是什么?成功不是你比别人跑的快,而是每一天你都让自己变得更好。
经历过死神的人, 体悟是有不同的,并不是每一个生命都会想张熙这样幸运。如抗癌女老师王娟说:“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被她深深感动着,为在天堂的她祝福。学会放下, 健康才是最重要,不要忘记死亡,正在与我们同行,同时为自己还活着,而微笑的祈祷吧。希望,我们不是经历死亡的洗礼,才最终收获同样的体悟。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走都可以走出死亡的恐惧,向死而生,回归生命的本质,我双手合十,为你祈祷,也为我祈祷,我们大家都在路上,找到心性。
最后以张白《枕边书》的一句话结尾:命运是个不耐烦的监考老师,它一再督促我早点交卷。可我不,我会死皮赖脸地撑到最后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