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大学生关于未来职业探索的故事,有点长。
通过它,你会了解到我为什么写简书、开公号,以及其他一些有点意思的事,希望对你会有所启发。
一、缘起
从三年前开始说起吧!那时候,有个男孩,他正在上高三。
一天,在他翻看室友杂志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一篇文章,介绍的是马云和他的电子商务事业。
他被深深地震撼到了,震撼于一个来自穷苦农村的人、一个考了几次大学都没考上的人、一个因为相貌原因被许多企业拒绝的人,居然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改变数亿人的生活。
同时,他也被电子商务这一新兴行业吸引住了,觉得它是那么地有趣、有前途,它有许许多多的新事物,它在中国正发展得红红火火。
从此,马云成了他心目中的偶像,电子商务成了他所向往的专业。他不想平庸,他想追求自由、有价值的生活。
很快,高考就来了。很快,高考就过去了。
成绩出来,他没考好,离自己期望的分数有些距离。
他有点沮丧,但也不太难过,因为他向来不觉得分数就能代表一切,认为只要自己努力过了,结果如何就顺其自然,自己问心无愧就行。
几天后,他来到高中填志愿,在他所选的大学中,除了分数原因外,是否开设有电子商务这个专业是他的最优先考虑因素,他是真地真地很想学电子商务。
后来录取结果下来了,前三个大学都没要他,他被第四个大学录取了,没有被调剂,就是他填的电子商务专业。分数不理想,学校也不理想,但最起码专业是理想的,这让他感到很欣慰。
二、好奇
七月过去了,八月也快结束了。在期待中,开学了。
他和爸爸乘火车来到了外省的这所大学,在花了大半个小时逛了一下后,他的第一感觉就是,这学校真大!
说来好笑,这竟是他十八年人生中,有记忆的第一次坐火车,虽然还是婴儿的时候妈妈带着坐过,但那时没记忆,也是第一次出省,想以前,最远也就只去过邻近的市里。
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他很兴奋,同时,也感觉很自由,离家比较远,爸妈也不会像从前那样管着自己了。
作为大一新生,他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即使是哪儿有一颗树开花了,他也会觉得很新奇。
他不断地探索着,报名参加了社团,面试进入了院学生会,还加入了一个志愿队。
他在院会,有时要忙到很晚,有时还要起得很早,写过策划,也干过体力活。在志愿队,他会去义卖、去募捐,会去社区看望老人,还会去康复中心陪“糖宝宝”玩耍。
每天他都很忙,虽然有时会有点累,但也觉得没什么,他很充实,这种感觉很棒。
唯一的遗憾可能就是专业的课程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他觉得很枯燥,实用价值也不高。但老师说,到了大二大三,专业课会多起来的,于是他又期待着。
三、迷茫
到了大二,对事物的那种新鲜感一下子就没了,他感觉似乎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
学生会按流程走的工作,让他渐渐地感到了厌倦。他想自由地去做些有趣的、有价值的事。
正好那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很火,于是他就想着,自己是否可以去创业。一天,他在一个朋友的空间看到一个创业团队的招聘信息,感觉挺好的,就去面试然后加入了。
他投入了几乎所有的激情,去卖小物品、去扫楼发传单、去企业谈合作,每天想着怎样才能把团队的事业做好做大。
但是一段时间后,问题又来了。他发现自己做的事根本就不是创业,最多就只算是做小生意,它没有创造价值,自己也没有创业的那种感觉,于是他就想退出。
还有学习上的问题,在深入地了解后,他发现电子商务似乎也没有他当初想象的那么有趣、那么有前途,每天的课程也还是一如既往地枯燥着,有的甚至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
他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应该浪费在这上面,他想做点更有趣更有价值的事,他想找到自己的热情所在,但他真的不知道该做什么,他迷茫了。
他应付着学校的事,应付着团队的事,也应付着学习的事。他总是抱着手机,或是看着电脑,用来消磨时间。
直到他在微信上看到一篇文章,一个女心理师写的,说的是当一个人迷茫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如何度过生命中迷茫的时光?》)。
她说,迷茫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每个人都会经历。在你不知道有某个目标存在的时候,如何能够确定自己的目标就是这个?关键是人们应该客观冷静地看待它,而不是感到很焦虑,觉得迷茫不正常。在迷茫期,应该去做那些明显是积极正确的事,如看书、锻炼等。总有一天,你会遇到自己的追求。
他被这篇文章警醒了。是啊!他应该去做些正确的事,不能再这么消极下去了。
他回想起这两年的大学生活,似乎大学里面该经历的事他都经历了,除了没谈过恋爱(呃,他觉得这个还是得看缘分的,不急)。
他又想,自己上大学最本质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经历上面说的那些事吗?明显不是的,是为了学习,是为了掌握知识啊!
但这两年,所有的事他都做了,唯独没有好好学过,这是完全的本末倒置啊!虽然他的考试成绩一直还不错,也拿了奖学金,但那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他对那些课程一点兴趣都没有。
时间过得很快,大二眼看就快要结束了,所以他打算用大三一年好好地来学习一场,学自己感兴趣的,学自己觉得有用的。
高中已经经历了一遍,他不想大学还要再经历一遍。为了考试去学自己根本不感兴趣的,学自己都觉得没有用的。
四、探索
暑假兼职结束后,他回到学校,开始了大三的学习生活。
他把所有的工作都推了,他完完全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了。
他几乎每天都去图书馆,甚至会翘课去图书馆。他通过各种渠道学习,书籍、音频、微信文章、视频教程、演讲笔录等,只要他接触得到的,他都会去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他用思维导图做笔记;为了更好地记忆,他用有道云笔记时刻记录;他甚至还为此买了一个ipad。他很享受这种状态。
在学习的过程中,他知道了有一个职业叫互联网运营,最近几年刚出现的。深入了解后,他觉得这个工作很性感,似乎就是他想要做的。原因有四个:
第一,他喜欢互联网,生机勃勃的,总有新事物不断地涌现,可以持续地满足他的好奇心;
第二,互联网化是大势,万物都会逐渐地互联,与其不循大势将来落伍,还不如和它勾肩搭背唱着歌,开开心心地向未来挺进;
第三,运营的进入门槛比较低,适合作为职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运营是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性会使得工作者总能够接触到新事物。运营会涉及到很多方面,能很好很全面地锻炼一个人的能力;
第四,他相信这样一个判断——中国互联网已经由概念驱动阶段、产品驱动阶段发展到了运营驱动阶段,产品体验和业务流程会越来越同质化,在决定一个产品是否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各个因素中,运营会占越来越重的分量。
于是他就去看相关的文章、书籍,付费去上系列课程。
越深入了解,他越觉得互联网运营有趣、有前途。他了解到运营到底是什么、有哪些职业划分以及每个职业应该做些什么,运营人员应该具备的基础素质、通常的成长路径和职业发展,以及运营的一些宏观规律和行业趋势。
他甚至还看了些产品方面的内容,知道了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是怎样的、如何获取种子用户以及如何通过数据驱动产品迭代。
还有其他一些相关方面的内容,营销的、管理的、经济学的、心理学的。他看了很多很多,多到他自己都有点记不得了。
然而,问题又来了。他发现自己被淹没在了知识(信息)的洪流中。
他总是想着不断地去学习新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他不愿关注细微的基础的,总是追逐着那些高大上的宏观规律和趋势。但是除了知道了解,他提高的程度有限,也不利于将来的找工作。
他不想这样,他得找条出路。
五、向前
眼看着十一就要来了,他打算出去走走,换一个环境。
他游武汉,逛深圳。除了看望朋友,欣赏美景,他还在思考自己应该怎么办才好。
那几天,他走了很多地方,有时有朋友陪伴,有时一个人到处看看。那几天,他感觉很轻松,也很开心。
不一样的环境让他平静了下来,让他能够好好想想自己的出路。几天的假期慢慢地过去了,他觉得他找到了答案。
回到学校后,他开始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让以前众多杂乱无章的知识联系起来。
为了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他不再像以前一样觉得哪个好就去学,而是哪有欠缺就有目的地去补充。他选择从互联网内容运营开始自己的职业之路。
一部分原因是他喜欢文字,喜欢写作。还有就是他认为,人们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会愿意为好的内容付费,如果壳的分答、知乎的值乎、罗辑思维的得到,这会使得内容的价值被几何级地放大,所以他想提前占据这个位置(不得不说,有时位置比努力更重要)。
为了学好内容运营,他打算从最基本的开始练习。
他开始关注微博上做得比较好的大号,如杜蕾斯、可口可乐,想学习他们是怎样运营的。
他也开始研究那些文案写得很牛的人,如小马宋、李叫兽,想学习他们是怎样写作的。
最重要的,他得提高自己的图文写作与编辑能力,于是,他就开始了简书和公号写作。
......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但他的故事还在继续。(希望会对你有所帮助/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