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主要阐述在全日制普通教学的情形下,教师面对个体差异很大的学生,如何来设计课程,以便让所有学生都能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进行学习,并掌握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内容。
一、有关智力的相关问题
1、智力概念。长期以来,人们意识到不同个体在智力方面存在差异。早期理论都涉及下面三个主题:(1)学习的能力;(2)个体获得的所有知识;(3)成功适应新情境和一般环境的能力。近期对智力的界定还强调了高级思维过程,即“有能力进行演绎与归纳推理、抽象思维,使用类比以及整合信息,并能将上述能力应用到新的维度”,不过,关于智力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还是由多种独立的能力组成的,一直存在争议。查尔斯.斯皮尔曼则认为,完成任何智力任务都必须运用g因素(心理能量)以及与特定任务相关的能力。如今,心理学家一般都赞同:我们可以通过数学计算的方法算出认知测验中的共同因素(g因素),但这种计算所得的因素只是一般能力的指标或测量结果,而非一般能力本身。仅仅有一个智力的总体数学指标,这对理解智力这一人类特有的能力并没有多大帮助,g因素这一概念似乎没有太多的解释力。于是雷蒙德.卡特尔提出的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理论,则能提供更好的解释。所谓流体智力,指的是心理效率和推理能力,它的神经生理基础可能与大脑容量的变化、髓鞘化、多巴胺受体的密度或大脑前额叶的加工能力有关,其中大脑前额叶的加工能力主要包括选择性注意和工作记忆,而工作记忆是大脑机能的一个方面。流体智力到青春期(22岁左右)达到高峰,然后随着年龄逐步下降,它对疾病非常敏感,也容易受到伤害。相反,晶体智力是指在特定文化情境中应用恰当的问题解决方法的能力。这种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持续增长。但生活中许多任务的解决,同时需要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现在被人们最广泛接受的一种心理测量观点是:智力就像自我概念一样存在很多方面,是不同层次的能力体系。体系的顶端是一般能力,下面是特殊能力。霍华德.加德纳根据对众多儿童和脑损伤病人的观察,认为存在几种独立的心理能力,并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至少存在八种独立的智能(即逻辑-数学,言语,音乐,空间,肢体-动觉,社交,自知,自然观察)。目前虽然很多教育工作者非常支持加德纳的理论,但该理论目前还没有被学术界广泛接受,因为尚无公开的实证研究证实这个理论的有效性,八种智能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彼此之间存在着相关。一些批判者则认为这些智能实际上是一些才能或个人特质。Daniel Willingham(2004)则批评得更加直接:“最后,加德纳的理论并不是那么有用,对于学者来说,这个理论几乎都是错的,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打着加德纳的理论旗帜所进行的教学实践也很难帮助到学生”,确实,在1997年一项少有的精心设计的评估中发现,那些参加START项目的学生,无论是在学业成就还是在自我概念上,均未有显著的增长。当然,加德纳对于这些批评也做了回应,指出了一些对多元智力理论和学校教育的错误看法和观念。例如,他强调智能并不等同于某种感觉系统,并不存在听觉智能或视觉智能,另外,智能也不是学习风格。经过20多年的研究,他认为,这一理论对教师有两点最为重要的启示。首先,教师应当慎重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针对每个学生制定差异化的教学;其次,教师在教授任何学科、技能或概念时,都应采用多种恰当的方式,每一个有价值的信息都有不同的表征方式,也适用于多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另外,对信息的理解可以通过词汇、图象、动作、图表、数字、公式、诗歌等多种方式表达出来。
2、智力过程。前面的介绍的各种智力理论都倾向于描述个体在智力成分上存在何种差异——不同的能力。而近来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强调所有个体共有的信息加工过程,关注人类是如何收集和利用信息来解决问题,并做出明智的行为的。由此,新的智力观产生了。如“行为与脑科学”在2006年的专题讨论中曾强调,工作记忆容量、集中注意与抑制冲动的能力、情绪的自我调节是流体智力的基本成分。而罗伯特.斯腾伯格则提出了成功智力的三元理论(思维过程,应对新情境以及适应新环境组成),他是从认知加工的角度来解释智力的,他认为,智力所涉及的加工过程是人类共有的,这些加工过程被称为成分,根据成分的功能及其概括水平,可以将不同成分进行分类。根据功能,至少存在三种不同的成分。一是元成分,即使用计划、选择策略和监控等高级执行过程。二是操作成分,即执行个体选择的策略;三是知识获得成分,即获得新的知识。个体就是通过应用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来解决不同情境中的问题的,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出三种成功智力: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近年来,斯滕伯格在原先对成功智力解释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个新的概念——智慧,并由此提出了WICS(智慧、智力、创造力的整合)理论。根据这个理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个个体:(1)使用创造性智力去产生新的想法、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法;(2)使用分析性智力去评估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3)使用实践性智力去执行决定,并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价值;(4)使用智慧去确保这些决定有助于实现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的共赢。
3、智商、性别差异及其成就。智力商数(IQ)是在比奈量表被传递到美国后提出的,IQ的分数=心理年龄/实际生理年龄×100。而离差智商就是利用统计方法比较个体的成绩与所在年龄组其他人的成绩得出的分数。大多数智力测验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因此它们具有一些明确的统计特征。例如,平均分数时100,就是50%参加测验的个体得分在100或以上,而另外50%得分在100以下。68%的个体成绩在85—115分之间,只有16%参加测验的个体得分在115分以上,也有16%的个体得分在85分以下。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测验要基于大样本人群才有意义,对于应用于少数族群的学生身上,还存在很大的争议。自20世纪初发展出IQ测验以来,在20个不同的工业化国家和其他一些更传统的文化中,人们的IQ分数在不断的增长。实际上,每增加一代,标准IQ测验的平均分数就上升大约18分,这一现象称为弗林效应。对这一现象的解释包括:儿童比父母有更好的营养和医疗护理,环境的日益复杂化刺激思维能力的发展,结构更小的家庭能给予儿童更多的关心,父母文化水平有所提高,更多更好的学校教育,以及为测验进行更充分的准备等等。弗林效应的一个结果是,必须不断修正用来确定分数的常模,即加大测验问题的难度。这样上一代那些中等水平智商的学生现在可能会被鉴定为智力障碍的儿童。而在性别差异方面,女性似乎在言语能力测验上表现更优异,尤其是那些涉及写作的测验,男性则在要求对某个物体进行心理旋转等特定任务上的表现更好。总体而言,男性的分数离散程度更大。因此,与女性相比,男性在成绩非常高和非常低的群体中所占的比例更大。而IQ测验中得分高的人,他的一生中会取得更大的成就吗这个问题上,答案不是那么明确,因为生活中的成功与“教育”总是缠绕在一起的。在美国,与高中未毕业的个体相比,高中毕业的那些人一生中平均会多赚20万美金,大学毕业会多赚110万美金,博士毕业生会多赚240万美金,而专业学位的毕业生(如医生、律师)可以多赚340万美金,因为在智力测验中得分较高的个体,倾向于接受更长时间的教育,因而也往往拥有更高社会地位的工作。然而当接受教育的年龄相同时,IQ分数与日后的收入和成功并不具有高相关;个体的自我调节能力、成就动机、社交技能、机遇和运气等其他因素,都可能对其生涯的成功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学习风格
多年来,心理学研究一直关注个体风格上的差异——认知风格、学习风格、问题解决风格、思维风格、决策风格…….。张丽芳和斯滕伯格(2005)对有关个体风格的研究进行了整理,将个体风格划分为三个取向:(1)以认知为中心的风格,重视评估个体加工信息的方式;(2)以人格为中心的风格,强调评估个体更为稳定的人格特质,如外向和内向,思维型或直觉型;(3)以行为为中心的风格,则是评估认知和人格作为一个整体会影响个体做出何种行为。以行为为中心的个人风格的一个重要主题是,个体在学习情境中加工信息的不同倾向——深层加工和浅层加工的差异。采用浅层加工的学生看重的是记住学习材料,而非理解学习内容,这些学生倾向于从一些外在的动机因素得到激励。而那些采用深层加工方式的个体,则将学习看作是一种理解基本概念或意义的方法,这些学生倾向于为了获得知识而学习,较少考虑到别人怎样评价他们的学习表现。当然,学习情境会鼓励学生进行深层或浅层加工,但有研究表明,个体确实有以某种特定方式处理学习情境的不同倾向。如认知能力有高、低空间能力的差异,认知风格有视觉型和言语型的差异;学习偏好有视觉型学习者和言语型学习者的差异等等。对学校教育而言,首先可以帮助学生思考自己是如何学习的,可以帮助他们发展出全面的自我监控能力和自我意识;其次,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可能会帮助教师欣赏、接受和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实现差异化教学。
考虑到学习风格的差异。若学校为学习者提供多种选择:安静、私密的角落和适合多人工作的大桌子,舒适的靠垫和直背靠椅,明亮的课桌和光线比较暗的区域,用于听音乐的耳机和耳塞,结构化和开放式的作业,信息的呈现采用DVD、录像带和书本等形式。但这些改变能让学习变得更好吗?答案并不明确。因为比较聪明的学生可能需要更少结构化的任务,喜欢安静、独自的学习;视觉型——言语型的区别似乎是有效的。但是即便没有其他效果,适应学生的风格会让班级更具吸引力、更加友善,同时也向学生传递了一个信息:你关心他们每一个个体。
三、特殊学生的教育
在教育生涯中,作为教师总会遇到与一般儿童存在差异的孩子。如学习障碍(智力低下或视觉、听觉受损)、多动症、自闭症或超常儿童等等,帮助患有情绪和行为障碍的学生的方法一般是应用行为分析以及直接对自我调节技能进行教学是两种有效的方法。同时,对环境、日程、活动和规则进行结构化与组织,也能帮助这些患有情绪和行为障碍的学生。而要识别、帮助有严重学习问题的学生,学校要启动干预反应模型。它有三层系统:第一层是针对所有学生使用一种有效的、有良好研究基础的方法进行教学;若学生在这些方法中表现不良,则将他们送至第二层,接受额外的帮助和辅助的小组教学;如果一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仍未有明显的进步,则将他们送入到第三层,接受一对一密集的帮助,可能还包括特殊需要的评估。
而对于那些不太常见的超常儿童,教师也应该做一些特别的努力去帮助他们。虽然很多人反对加速学习,但多数严谨的研究表明,那些真正的超常儿童,加速学习也能和按正常步骤读书的非超常学生做得一样好,甚至还会更好一些。因此,跳级对于某个特定的学生来说可能不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那些智力极高的学生来说,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加速他们的教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