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现如今的社会生活质量越来越好,而随之而来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可以说这个世界上不缺年轻人!
回归到80后年代,90后时代,00后时代,每一个城市都留下了老一辈人奋斗的背影,所以这个新时代也是属于年轻人奋斗的时代!
当然每当闲暇之余和公司的朋友一起坐下来喝酒聊天时,大多数听到的都是对年轻人的“吐槽”
还记得前一段时间,身边来自一位朋友在工作中的吐槽 事情的经过大概是这样的:
朋友在公司呆了很多年也是一位团队的经理,大概在月初一位新来的小伙子,刚刚毕业为人挺活泼活跃的,在团队里也有一个月的入职了,但是经历挺稀奇的,刚到公司试用完一星期,请了一天假期,理由是要去接女朋友回家,然后朋友的话也不好意思说什么便同意了,但是接下来每天的话都是卡点上下班,朋友觉得是工作态度的问题找他聊了下,结果第二天小伙子就再没有来上班,招呼也没有,然后HR一打电话确认:昨天和朋友喝多了,“你就直接给我按辞职处理吧”
经历这个事情,我问他自己怎么处理的,他反而说了句“反正年轻就是资本呗”
当然像我之前公司的一个客户,出来聊天时偶然聊到工作,却反而让我很惊讶,在一家公司做了十几年了,是因为工作发展好和待遇好嘛?相反并不是,听吐槽公司的环境和风气还挺差的,而且自身的业绩也是处于中等水平的,即使我很惊讶,但是他笑笑告诉我“我年轻的时候我也可以想的更远更高”,虽说如此,但是设身处地来说我是做不到的,难道现在的“年轻”成为褒贬词了?
现在这个社会生活节奏都比较快,所以说现在年轻人的压力也可以说是山大
那么在这个压力山大的时代,就暴露出了许多现实中的问题,脾气的暴躁也不可避免。目前职场上的年轻人心情也是浮躁的,跳槽率居高不下,根据调查,90后的第一份工作在职时间只有短短的19个月的时间,而95后更是可怕,只有短短的7个月时间,那么造成这个局面的背后因素值得我们深思!
现在这个时代从来不缺年轻人,因为每年新毕业的大学生几千万,而这些大学生也都需要吃饭,因此造成了很多大学生在家啃老的局面,而另一部分大学生则流入到社会中,那么这个时候竞争就来了,就不会出现用工荒这个问题了,造成了人才市场饱和的状态,这个时候对谁最有利呢,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公司的老总,在公司不缺人的情况下,就会出现适者生存的情况,当然老板的底气就会显现出来,底气十足,那么对于用人的要求也会变得更高,对于现在的年情人来说无非是一个导火索,本来现在就是一个浮躁的社会,这样一来,年轻人怎么能受得了这口气,拍桌走人。
当然大多数可以说现在没有多少公司不存在压榨现象
在一些公司里经常可以听到一句话,那就是“决战到天亮”,当员工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们的企业就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了,员工的身体也是身体,也要考虑一下员工的感受
俗话说的好,“民心所向”,现在可以说是凌晨1点还是灯火通明的状态,写字楼里敲键盘的声音绵绵不绝,他们并不是不累,他们其实也很累,只是不敢累而已,累不起,生怕休息个一两天过来自己的工位被别人霸占,其实他们心里都很清楚,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只是用那疲惫的身躯在苦苦支撑着,等待最后一束光明,实在没有光也就熄灭了。
职场上前段时间有句很流行的话,那就是“一顿操作猛如虎,一问工资两千五”,这听起来非常是一句搞笑话,但是我们回过头来仔细想一下,这属实是一句带有讽刺意味值得深思的话
为什么会一顿操作猛如虎?老虎时常会比喻比较猛,那么工人的猛是怎么来的呢?当然是练出来的,是那些领导冥思苦想给工人换来的成就,来提高工作速度,压榨到无可压榨
为什么工资是两千五?因为他们从来不缺人,不怕你不做,有的是人做,中国是劳动大国,人是不会缺的,如果达不到猛如虎的状态,那么明天可能就要卷铺盖,那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当他们不想当老虎的时候,就会默默离去。
在办公室里,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嘻嘻哈哈,有说有笑,场面十分和谐,气氛十分融洽,像极了菜市场里爷爷奶奶卖菜时的热情,殊不知背后的面具没有摘下,如果你用心去感受的话,肯定会有另外一番体会,可能是笑声中带着讽刺,话语中带着尖酸,气氛中透露着尴尬,没有一个陌生人会莫名其妙对你好,只不过是笑脸迎合罢了,毕竟大家都那么忙,哪有什么空闲的时间来招呼你
对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根本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对社会上的事就如白纸一张,等待着被写上社会的阅历,等到被写明白的时候自然也就扬长而去了。
在这个花花世界里,无时无刻不被喜欢的东西所吸引,因为我们的时代进步的太快,大家都想跟上潮流的步伐,那么自然要付出代价的,日常的花销省吃俭用,可是工资依然买不了自己的喜欢,而且现在又是互联网社会,人人都想穿名牌当网红,那么那些工资低的工作又有谁想来做?
没人想做,都想多挣钱,造成了频繁跳槽,眼高手低的局面,高不成低不就。
“不干了,我要离职”职场上经常听到的一句话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也是见怪不怪,然后辞职之后没地可去,只好回家啃老,他们心里知道回家父母肯定会管的,有饭吃就行,流行一句话叫“躺平”,这些年轻人听多了“不气盛叫年轻人吗”受到了“启发”心里充满了底气,工作的时候看不惯就撂挑子不干了,老板说两句听不惯就收拾东西走人,心里想着工作有的是,自以为然。
总结出来这些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虽说年轻不一定是资本,但有些时候也并不是年轻人不想努力,而是他们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