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在小超市买菜,听到了让人恐怖的消息:我们小区一名高一的孩子从6楼跳下不幸身亡。这已经是第几起了?这段时间陆陆续续总是传来这样让人心碎的消息。
去年小区也有个女孩跳楼了,才上初四,据说是因为早恋的问题和父母闹僵了,被父亲关在家里反思的时候想不通,趁家人不注意跳楼了。
前几天市区家属院一名20多岁的男子跳楼身亡,据说死前也是跟父母出现了激烈的冲突,离家出走一天一夜,在全家人焦灼不安的四处寻找时,传来已跳楼的消息。
同单元三楼的豆豆妈告诉我她女儿的同学跳楼了。原因是这个女孩子在留刘海的长度上和父母亲发生争执,父亲一气之下说出了你去死吧的绝情话,没曾想执拗的女儿冲出家门纵身从楼道窗户里跳下去了。
刚刚看到人民日报微信又发布了一则信息:江西一位15岁少年因为学习不好,留下了“既不愿啃老,也不愿做败类”的遗书,在水库边自杀身亡。
相信每一位为人父母者,看到这些惊心动魄的案例,都会唏嘘和心痛。不想再说孩子们心理素质差、经不起挫折之类的老生常谈了,毕竟这些如花似玉、正处在青春萌动期的孩子,哪一个不是父母手心里的宝呀,她们的离去,带给父母的是终生的悔恨与内疚,许多家庭因此解体和分崩离析。逝者已矣,为人父母者,我们应当从中学到点什么?
1.为人父母要学一点心理学
青春期的孩子性格波动大,情绪容易起伏,她们各种观点尚未形成,但自认为自己没有什么不知道的,这个阶段的孩子暴躁易怒,不爱听劝,尤其讨厌父母管教。
为人父母者,在这个时期要多反思自己的言行,多体谅孩子处于学业和情感上的困惑与苦衷,没事翻翻心理方面的书籍,多在网上查阅一下专家和过来人给出的意见,意识到孩子的所作所为其实都是她这个年龄段特有的,放宽心胸接纳孩子的一些“三观不正”的想法和不太合乎常规的举动。
要勇于放手。如果不是大是大非的原则性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可,没必要太较真;面对可管可不管的生活小节,家长也尽可能把自主权留给孩子,不作太多干涉;在父母与孩子各执一词,实在难于调停的时刻,不妨让孩子尝试着按他的想法去做,也许本来就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最多碰个钉子让孩子自己幡然悔悟,还会在记忆中留下格外深刻的印象,感念父母当年能够理解和体恤自己。
2.父母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
那个15岁跳水库的孩子说,知道自己考不取高中,但是又不想啃老,不想当现实世界的窝囊废,所以选择了这条不归路。说实话,孩子写就的遗书让人心颤,这样懂事的孩子,怎么就走了呢?虽然信息中没有透露孩子父母的情况,但我猜测与父母亲明里暗里的期待有很大关系。一个学习不好,但心地善良的孩子到底有没有生存空间,父母应该怎样对待,是我们应该终生思索的课题。都说父母的爱是没有道理的爱,但现实生活中,似乎只有优秀的、不给父母添麻烦的孩子才会躲过父母亲无止境的唠叨。有时候,承认孩子的不可以、无能为力,给孩子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苛责,也许孩子的压力就不至于大到生无可恋。
3.尽量不与孩子进行激烈交锋
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说: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尽量不要超过三个回合,一但超越了三个回合就容易产生激情杀人。这个原理同样适用于父母与孩子之间。观念的不同,做事方式的不同,交流方式的不同,甚至用语习惯的不同,都容易造成两代人之间剧烈的争吵。身为家长一家要谨记“三个回合”原则,不要跟孩子硬碰硬,以免刺激孩子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做出过激行为。真的说服不了就姑妄听之,让彼此情绪有一个缓冲期,待孩子心情好或者一个特别好的契机到来的时候,再与孩子交流也不迟。
生命本来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虽然我们千般不舍,万般不愿,但十几岁的孩子不可能以我们三四十岁的心态去思考、去生活,行为言语出点格,走点所谓的弯路,其实都是正常的。如果一定要说不正常,那就是全天下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成龙成凤、出人头地,在这种全民高度一致价值观的引领下,有些孩子掉队了,走失了……
愿悲剧不再重演,愿逝者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