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
007是一个写作社群,在跟覃杰见面之前就有了解,一直对这个社群很感兴趣,就在想是一种什么力量把大家聚集在一起。进来之后,才发现,这个团队虽然是一种松耦合的组织关系,但发现很多都是社会精英,很多人都很有情怀、很有激情。虽然我感觉我个人给这个社群拖了后腿(没有及时交作业),但是我非常认可这个社群,也希望能够为这个社群做一些事情。今天邀请我讲创业经历,因为我创业的时间还比较短,也算不上成功,所以我就稍微讲远点。希望通过讲我的故事,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
我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一个偏远的农村,在18岁之前,给我最多的评价应该是“品学兼优”。回想起来,原因可能是两个,一来学生时代的评价标准比较单一,主要是看成绩,而作为刻苦勤奋为主要特征的我来说,占了不少的便宜;二来毕竟是偏远的农村,总体上学校的生源很一般,相对来说更容易引起老师的重视。别人虽然这么评价,我自己还是心里有数,要说成绩,如果扩大到更大范围的同龄人,只能算得上“普通”吧。还有一点就是中学的时候把书读死了,虽然平时的考试都是前三名,但到了大考,并没有特别过人之处,比如当时初三考长沙县一中,可能是太紧张,居然把英语一个10分的题目填错了,正因为白白浪费了这十分没有考上一中(差3分未考上一中)。后来高考的时候因为头天晚上没怎么睡觉,第二天上午考语文,到了写作文的时候,居然写不下去睡了一觉,当然结局是一如既往的发挥时常。好在底子厚,虽然一路踉踉跄跄,但最后也算了上了一所父母期待中的军事院校。
上大学后,有几项才能慢慢的显露出来,一是体育方面,尤其是长跑,军校最不缺的就是长跑,基本上每天5公里,跟其他同学相比,我显得很能适应各种体能训练,5公里最快的速度能跑进17分10秒;二是在组织管理方面,从班长到见习连指导员,四年都是担任学生骨干,而且是队干部比较信任的骨干;三是学习方面似乎掌握了诀窍,不再是那么死板的学习,大学里的学习总是那么轻松,考试成绩自然也是名列前茅。因为各方面表现比较出色,每年被学校评为“优秀学员”,被学校评为“学习标兵”“学员标兵”,“学习标兵”每两年评一次,在我被评上的那一年,学员好像就我一位,在记忆里,那是第一次面对几千人做先进事迹报告,后来又荣立“三等功”,大学四年,我们同学之中只有两位同学荣立“三等功”,另外一位是见义勇为,勇斗歹徒,当时他被歹徒把髌骨打碎了,得到组织表彰。荣誉很多,以至于本科毕业后对荣誉没什么感觉,不愿意再去刻意的争取荣誉。上大学前后,两件事对我触动比较大,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2001年4月1日,王海在南海上空与美国侦察机相撞,坠落大海牺牲。这两件事让我们觉得国家还比较弱,应该为这个国家做更多的事。那时候开始,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一方面自己要学习进步,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另外一方面,心里一定要装着国家。
大学毕业时,我们专业共计67人,唯一两位考上硕士研究生的学生中,一位是我。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深得导师喜欢,也给了我很多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并且给我很多学术研究方面的指导。硕士毕业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虽然还是博士研究生,但在教研室基本上承担了一名教员的工作任务。导师敢于把一个独立的项目交由我负责,而且因为我做事比较利索,所以导师安排的任务比其他人多,这样的话我就有更多的机会得到全方位的锻炼。虽然各方面表现不错,但在求学过程命运跟我开了两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一是虽然成绩名列前茅但在申请出国做(与国外著名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时遭到拒绝,另外一件事是博士毕业时我没能在原本所在的学院留校任教,而是去了学校的另外一所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工作。特别是第二件事对我影响比较大,我一直是学理工科的,突然要去文科的学院工作,还要承担哲学类课程的教学任务,显然不行也很不负责任。所以领导安排我到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老师是吴国盛教授。这个弯转的有点大,但我很快就接受了这个事实,扎扎实实学习哲学史和科学技术哲学方面的知识。学着学着也觉得挺有意思,自己写了一些东西,并且终于能够走上讲台给全校本科生上课。而且对之前所学专业有所延展,在2012年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这在当时的学院是比较少见的事。
2012年底,国家将军民融合上升到很重要的位置,学校积极开展军民融合工作,于是从各学院选拔综合素质较强的博士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我虽然在文科学院工作,但还是被曾经上学的学院推荐给了学校。于是我离开老师的岗位开始负责学校的军民融合工作,被派往山西省吕梁市负责微纳卫星、无人系统、能源互联网、云计算四个项目的成果转化,其中,我单独负责的项目是云计算中心项目,担任了云计算中心主任一职,也相当于是在云计算中心基础上成立的云计算公司(全资国有企业)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吕梁云计算中心的计算规模全国排名第三,为了把这台机器用好,我拜访了很多专家,从学校请了很多老师支援,也组建了一个几十人的团队做技术支持。为了做好应用,我尽快融进这个圈子,找了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资源使用云计算中心的机器,很快就做出了不错的效果。不论是影响力还是产值,都形成不错的效果。很多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的领导,企业家都慕名前往吕梁参观,在2013年下半年到2014年底,到云计算中心参观的客人超过500批次。
2016年上半年接触区块链,因为之前对比特币不是很有好感,所以也是持有怀疑的态度去审视区块链。但经过仔细研究,发现区块链确实是非常有价值的一项技术,它的出现必然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随即开始投入精力研究区块链,并且组织团队进行相关的研发工作。2016年下半年开始,接一些区块链方面的项目,并且着手开发一个原链的项目。到了2017年4月份,市场开始升温,这个时候随着数字货币价格的攀升,很多ICO项目出现在市场,非常混乱。我们觉得这种乱象非常危险,就开始认真研究区块链技术如何落地方面的问题。后来一些机缘巧合,我们决定在内容领域进行尝试,过程中也有很多挫折,但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们的目标越来越清晰,所做的工作也越来越具体。今年5月22日,我们为之努力两年的公链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上线,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关于自己的成长历程,我想给007的战友们分享点什么呢?总结下来就是:
一定要有格局。格局这个词我们经常说,其实,我认为格局和自身的能力都很重要,他们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格局决定了我们的高度,能力决定了我们能够走多远。就像抛石头,既要抛得高,又要往前使力,如果只是有高度,没有往前推动的能力,石头抛不远,如果没有高度,那么不管怎么说都远不了。那么,格局是什么呢?我认为格局是一个人的高度、眼界,一个人对人生或事情进行思考的深度,并且能够去执行自己的规划的能力。我的成长史告诉我,不管什么情况下,一定要有格局,要有敢于挑战自己的勇气,不能被一些琐碎的事情束缚或限制了自己的判断,同时还要要有坚定的执行力,去落实自己的想法。当你看得更远,眼下的困难也就显得更加渺小,眼前的利益就不会蒙蔽你的眼睛;当你想得更远,前进的动力就是更加大,即使遇到眼前复杂的矛盾也会梳理出清晰的解决方案。
二是要学会拥抱变化。我的人生一直在变化,很多时候都是不以我意志为转移的变化,但不变的是我征服困难的决心。我觉得没有什么是稳定的,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但是有一点我觉得不能变,就是拥抱变化的心。我经常把人生中遇到的意外当成宝贵的经历,生命非常短暂,我们的人生不能那么简单,应该去做更多的尝试。在某个时间上出现拐点,就尽快去适应新的开始。很多时候,我们在出发的时候可能有点瞻前顾后,可能有点迷茫,但只要带上两样东西,勇气和坚韧,就可以出发了。在路上,你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变化会给我们带来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会让我们容易产生畏惧,会让我们遇到更多的困难,但正因为这些困难才让生命更完整,让人生的体验更丰富,所以我们不畏惧变化,要感谢生命中出现的困难。
三是善于学习与思考。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价值观和方法论在很多时间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我们需要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所以古人说“道器并重”,形而上者谓之道,即哲学观、方法论,形而下者谓之器,即有形的东西、具体工具和办法。所以我个人推崇一句话“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要加强自己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13年,当告知我要运营一台超级计算机时,我压力特别大,但很快压力变成解决问题的动力。首先是学习补充并行计算、云计算相关的知识,提升运作一个大项目的视野和能力;其次是招募技术团队,尤其是聘请和物色各方面的人才加入到这个事业中来;而后是统筹资源、借助其他力量扩大云计算中心的知名度;在此基础上快速与行业内的一些有影响力的单位缔结合作关系;等等。把目标理清楚,把行动计划拉出来,团结一些可以团结的力量,那么宏观概念上困难就会分解为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再逐步实施不断调整,就会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效果。
回忆成长历程,有苦也有乐,重要的是一直在坚持;畅想未来的路,很远且未知,关键的是心中充满希望。最后,以刘禹锡的一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作为结尾,与君共勉。
�^��О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