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责任家庭

童年,并不是孩子做得更完美一些,父母就会变得更好一些。未来,也不是你的每一步都正确,结果就一定会如你所愿。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臣服于真相,允许一切发生,在这无常的起伏中继续活着,继续前行。

继《走出剧情》后,心理学家李雪又一力作《有限责任家庭》,深入探讨亲子关系,“爱与自由”是李雪始终贯彻的教育理念,无论对孩子还是对自己,“守住界限”都是重要的觉知方向。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负责,也只能对自己负责,做一个清醒的“有限责任人”。

◆ 足够好的妈妈

足够好的妈妈能够在最初满足婴儿的全能幻想,顺从婴儿,及时回应他,跟他同调。当婴儿的全能幻想被充分满足后,妈妈又能适时退出,让婴儿经受适当的挫折,从而获得成长。

好的父母与不好的父母,区别在于:父母是希望孩子成为他自己,还是成为父母想象中的人。如果是前者,哪怕父母不是什么成功人士,做不到时时刻刻回应孩子,也没关系,孩子的一生照样会过得逍遥自在。但如果是后者,即使父母学了很多育儿方法,跟孩子说话总是温和有理,孩子依然会反感抗拒。

我们在面对孩子、亲人说话之前,可以先缓一缓,觉察一下自己的心,是在爱的位置,还是分裂的位置?话说出口,会让关系更亲近,还是更疏远?在生活中慢慢觉知内心是合一还是分裂,是在爱中还是在恐惧中,这就是解脱之路。

结实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无论孩子呈现出什么状态、行为,都不会感觉被伤害。父母或许会被孩子惹恼,产生不良情绪,但这种情绪只是当下反应,并不会破坏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实质,父母也不会因此陷入剧情不可自拔。结实的父母,在孩子长大离家后,不会因此失去生活的重心,依然有自己的人生。跟孩子相聚固然开心,但不是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快乐可言。

最差的情况就是我们选择做回自己,父母因此痛不欲生。那我们也要知道,父母痛苦,是他们的灵魂选择的想要的体验,我们只能尊重他们,如他们所是,不去较劲,不去改造,不期望把父母变成自认为“应该”的样子。允许父母有各种情绪,但不必为他们的情绪负责,同时让自己活出跟他们不一样的人生。这是精神上的“弑父弑母”,也是对待父母最饱含慈悲的态度。

你认为什么正确,然后自己去履行,这没有问题。但如果你把自以为的正确强加给别人,那就是通往地狱之路了。

一个人如果真正去践行爱和自由,就不会去评判、去改造别人,而是会选择倾听和看见。以这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配偶,只要配偶感受到被尊重、被看见,不用讲任何道理,他自然而然就会赞同你,并在潜移默化中跟你一起成长。

◆ 从虚假自体走向真实体验

真实自体是可以独立存在的,而虚假自体必须依赖关系而存在。真实自体就像自带电池的笔记本电脑,一个好的关系可以给自己充电,没插电源的时候也能照常运转;而虚假自体没有自带电池,只要关系断裂,就像被拔掉了充电线一样。所以,虚假自体总是恐惧失去关系,会为了保住关系而做出各种妥协,任凭这些妥协伤害自己。

虚假自体常常表现为界限不清晰,难以拒绝别人。更严重的是,意识不能安驻在身体上,总是向外寻求刺激。总是要找一个外面的事物来抓住自己的注意力,不能跟自己安静相处。

虚假自体的外在成就越大,内在虚假感就会越强,总是在莫名地承受精神上的痛苦。外在看上去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内在却没有现实感和自我体验的真实感,这就是“不存在”的感觉。

在任何关系中,一旦有一方总觉得自己在为对方付出,那这个人就已经丧失了主体性,爱也就不存在了,只剩下道德资本累积起来的愤怒和痛苦。

当发生冲突时,先静下来,平静地表达自己的需求,而不去想象对方站在自己的对立面。

◆ 平衡自恋维度与客体关系维度

一个人如果在婴儿时期经常得不到回应,自恋就会严重受损,形成非常脆弱的自恋结构。有着脆弱自恋的人,容易对时间缺乏概念,倘若发出信号没有立即被回应,就会觉得整个人都被打击,内心很痛苦。

头脑自我没有时间概念。头脑想象一件事情应该是怎样的,就希望事情立刻变成那样,等待、琢磨、改进,这些跟事物本身在一起的过程,对头脑来说是难以忍受的。然而,如果想寻求一种“灵丹妙药”立刻解除这种躁狂状态,这本身就是陷入了躁狂。

怎样才能拥有宽广格局和坚定信念?如果你是父母,用爱和自由养育孩子,尽量及时回应,痛快地满足孩子,不要故意制造挫折。这样做,孩子的内心自然会稳定,能够承受生命的重量,懂得时间概念,愿意一步一个脚印地累积、努力,同时又保有创造力。

所谓自恋维度,指的是一个人能够多大程度地按照自己的意愿、遵循自由意志而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绽放自我”。

客体关系维度,指的是一个人的心理发育能否感知到客体的存在,能否跟客体建立真实有意义的链接。在充分伸展的状态下,它表现为一个人愿意向客体发出声音,期待被回应,也愿意看见真实的客体,回应客体的声音。

对于婴儿来说,他的自恋维度和客体关系维度是合一的。婴儿唯一愿意接受的客体关系就是,妈妈完全顺应我,心甘情愿地为我所用。得到自恋满足的婴儿,心理上才能准备好去接受独立于自己之外的客体世界。所以,如果妈妈既能在孩子小时候充分满足其自恋,又能拥有自我边界,那么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就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表达自己的边界,做真实的自己。孩子通过跟妈妈的关系,既能感受到客体是善意的、愿意满足自己的,又能感受到客体独立于自己之外,个体意志需要与外界协商。这时,孩子才能从一元的自恋维度走向二元的客体关系维度,既不让自恋受损,又能碰触到真实的边界。

对自恋没有得到满足的婴儿来说,由于幼年时期自恋维度和客体关系维度都没能充分伸展,长大以后就会既渴望得到自恋满足,又渴望得到客体关系。但这两种渴望经常是矛盾的,此消彼长。一个自恋受挫的婴儿,从小不被看见,儿童期又被很多规矩所控制,他会因得不到回应或受到攻击而痛苦,也会对伸展个人意愿感到恐惧。所以,他需要学习发展出一套虚假自体来维护关系——把“我是一个对别人好的人,我是能够照顾别人感受和需求的人”放在主要位置。这样的人,通常活得不够恣意和精彩,因为缺乏长时间专注地与事物本质链接的经历体验,往往欠缺过人的才华,很难在事业上获得大成就。不过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虽然婴儿期自恋受挫,但是因为得到了比较多的自由空间,有的人会选择隔离客体,转而专心发展自恋维度。

对于隔离客体的人来说,如果要把精力投入到客体关系中,去体验一堆复杂且难以消化的情感体验,就会导致才华受损。换句话说,如果这样的人能在某个领域专心发展个人才华,直接链接事物本质,他就有可能成为这个领域的天才。这样的天才,或许会深受合作伙伴和员工的敬爱,但在亲密关系中的表现却往往很糟糕。

想要保持自恋维度和客体关系维度的平衡,关键在于恢复我们的真实自体。只有在真实自体中,这两个维度才没有此消彼长的冲突。当我们不断剥离,放弃对“我是完美的”这种虚假自体的执着,回到当下,依照本心生活,就能够逐渐建立与事物或者他人的真实连接。

通常来说,父母的道德评判、对错评判越严重,孩子患上强迫症的可能性越大。我对强迫症的理解是,患者渴望通过一些强迫性的行为来掌控自己和外部世界,以避免不幸发生时所带来的失控的痛苦。所以,强迫症的核心词是,控制与失控。

◆ 与事物的本质链接

当一个人不再把任何剧情角色认同成自己,就会发现终极真相:“我”其实并不存在,一切都是生生灭灭的念头显化而已。人之所以难以离开自己的惯性模式,终究是因为“我”的幻觉太深了。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不属于任何剧情角色,自己是“空”的时,才能够有意识地自由做出选择:走哪条路,体验什么样的剧情,过什么样的人生。一旦我们意识到剧情里的角色不是“我”,那么这个角色里痛苦、委屈、等情绪就会消失。

当我们在关系中不能捍卫自己的界限,不敢提出要求时,可以向内觉察一下:是不是在投射自己的敌意,想象对方是冷漠严苛的?当我们觉察到这种敌意的投射时,就可以就事论事,简单直接、不带剧情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带着善意敞开心胸,相信别人是愿意回应自己的,那么我们的善意通常也能激发对方的善意。当然,对方可能正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心情不好,无法以同样的善意回应你,那也没关系,我们自己做到表达界限、解决问题就好。

一个人想要激怒你,就是勾引你认同和进入他的内心剧情,当我们懂得了“投射”这个词,就会明白所有试图激怒别人的人,说的话其实都是在说自己。从这个角度去看,我们就会看到一个个将自己困在地狱里受苦的人。

对于有些人来说,这种激怒别人、自己来扮演受害者的游戏,就像成瘾一样停不下来。对待这种人,我们要坚决不上套,也就是:不愤怒,不配合演出。假如你没有被激怒,他会变本加厉,说更难听的话来刺激你,一定要让你爆发。而如果你足够强大,就是不爆发,他最终自己就会暴怒起来。

当一个人没有扎实的自我主体性时,在团体中就很容易被贴上标签,并且认同这个标签。夫妻关系其实就是一种亲密的团体关系,妻子在这个团体中逐渐认同了自己不如丈夫优秀,于是主动把自己的光彩灭掉,去点亮丈夫。

活出自由体验,拥有内在中心,可以使我们避免成为别人的投射对象,避免自身能量被别人吸取。没有谁天生就比谁能力差,标签之下,无人自由。摘掉标签,尽情地绽放生命力。

终结家族不幸的轮回,界限是关键。失去界限,父母内在的剧情就会在孩子身上上演。父母希望孩子具备什么品质,不要先教育孩子,自己去做,让自己先具备这种品质就好了。即使父母自己做不到,只要守住界限,不去教导孩子,孩子自己也会去不断探索、完善、扩展自己,因为这是一个人的天性。

父母无须完美,哪怕自身问题很严重,只要守住界限,不把自己内在的战争变成跟孩子之间的外在冲突,就等于给了孩子一个喘息自救的空间。

凡是我们看不惯别人的地方,都是自己内在未解决的剧情冲突在作怪。

着急的母亲,只要孩子稍微表现出跟自己想象不符的样子,她就会想象各种糟糕的结果,甚至觉得自己要疯掉了。这对孩子的真实自体是一种摧毁性的打击。真实自体孕育于“无论发生什么,父母都会爱我”的信心之中,有这种信心的孩子,无论经历什么风浪,都可以镇静应对。他会有喜怒哀乐的情绪,但是真实的自我存在感不会被扰乱。

◆ 家庭里的生死能量场

那些对生活充满热情、喜欢体验新鲜事物、容易被感动、容易感受到快乐满足的人,就是生本能大于死本能的人。生本能体现在原始渴望的伸展,对物质的渴望,对关系的渴望,对美的渴望,以及对自由的渴望;死本能则体现在头脑的剧情,头脑认为的应该不应该,可以不可以。

死本能有两个方向:一是指向自己,二是指向他人。指向自己的死本能,严重的会导致抑郁甚至自杀;而指向别人的死本能,表现为攻击性、毁灭欲。

婴儿从温暖舒适的子宫降临到外界,是个非常不舒服的过程。可以说,婴儿一出生就带着死本能,想要回到跟妈妈融为一体的子宫中去。如果妈妈尽力减少孩子的不舒适,孩子能被及时回应满足,他的死本能就会降低,然后由生本能驱使着蓬勃伸展,探索这个世界。但如果一出生就遭遇冷漠的无回应,孩子就会产生巨大的毁灭力量,想要毁灭自己和整个世界。这就是为什么有的父母看上去脾气特别好,但是孩子却很暴躁,因为父母只要在情感上不回应孩子,根本不需要动粗,孩子自己就会死本能爆棚,歇斯底里地仇恨世界。

嫉妒是一个信号,在提醒我们向内看,看到内心的局限和束缚,重新温柔地养育自己、满足自己,让心灵宽度增加。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无论发生什么,简简单单、就事论事地解决问题本身。这样,孩子会觉得:我是可以尝试、可以犯错的,犯错的后果我也能接受,并想办法解决。他不会认为犯了错就不会被别人接纳。内心没有这样的恐惧,就能轻松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 真相在孩子的感受中

教导孩子遵守公共场合规则,父母应该怎么做呢?这里有一个大前提,即父母平时就尊重孩子的界限,给孩子自由。比如父母第一次带孩子去电影院,出门之前可以先跟孩子商量:“电影院是很多人聚在一起看电影的地方,我们需要和大家一样保持安静。如果你有什么需求,要靠近爸爸妈妈的耳朵轻声说。你觉得这样可以吗?”这样跟孩子商量,他就可以保持主体性,自己做出选择。假如他选择了去电影院,就意味着他主动选择遵守公共场合规则,而不是被教育“你必须遵守”。出自内心地选择去做,孩子的内在就不会产生“遵守规则的超我”和“不愿意遵守规则的本我”之间的对立冲突。

所谓“高情商”,指的正是不评判对错,只尊重事实,尊重当下真实发生的情绪感受。孩子感到难过,父母可以既不评判孩子“怎么这么无理取闹”,也不攻击自己“我是个不称职的父母”,只需要简单直接地允许孩子难过,陪伴他走出负面情绪。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典范”,内心强大结实,就事论事地解决问题,不制造无谓的冲突对立。

第一个影响,是穷养带来的行为特质——怨气。

第二个影响,是穷养带来的人格特质——无力感。这种无力感会让人主动拒绝一切好机会,并想象周围的人都在恶意地对待自己。被穷养出来的孩子,思维特质没有主体性,说话通常不会以“我”开头,遇到事情往往会说:“没办法啊,现实情况逼我如此,我只能这么做。”他会说,这是“公司的需要、领导的需要、家里人的需要”,唯独不是“自己的需要”。没有主体性的人,几乎不可能有创造力,无法做出有独特价值的事情,自然也就很难拥有财富。

第三个影响,是穷养会带来关系中的低自尊感。相比于女孩,穷养出来的男孩经常表现出过度脆弱敏感的自尊心。

孩子对得到父母的爱充满信心,内心安住着父母的爱,就会自然而然地投入到跟事物的链接中去。专注力是每个人的天性,并不需要培养,它的发展只需要一个自由、不被打扰的空间。

婴儿的发展,需要父母的专注来滋养他;而儿童的发展,需要父母学会适时地退后,给孩子让出自由空间,让他自己探索事物,发展专注力。

外界的伤害会给孩子带来多大影响,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父母的态度。可以说,只要亲子关系基础好,加上父母正确处理危机的态度,绝大部分意外伤害都不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如果孩子已经不幸遭受了伤害,父母要记住重要的一点:即使在危急时刻,也要尽可能保持生活的完整和规律。孩子对事情危机程度的判断,往往是根据父母的紧张程度。有些父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觉得天要塌了,这会让孩子总是活在危机感中。危机发生时,孩子会第一时间观察父母的态度,如果父母很镇定,他就会觉得再大的事也能解决,再大的难关也可以顺利渡过。

只要父母能够稳定而安全地承接孩子的情绪,加上时间的慢慢转化,没有什么不可恢复的心理创伤,孩子甚至有可能从创伤中汲取巨大的人格力量。

◆ 结语

成功的程度=链接事物本质的能力×人格稳定性 。链接事物本质的能力,来源于自由。父母有多尊重界限,孩子就能发展出多强的链接事物本质的能力。而人格的稳定性,即真实自体的存在感,来源于爱。父母能在多大程度上看见孩子、回应孩子,孩子的人格稳定性就有多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951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606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601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78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65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87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90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37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85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96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73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35评论 5 33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78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40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63评论 2 36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33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