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味,不过是人间烟火;
情暖,不过是亲友在旁;
梦想,不过是把奋力把日子过得鲜活!
每个人在心有期待的寻梦路上,难免遇到不尽人意的状况——杂乱无章的文件,通宵达旦的赶工,每一个孤军奋战的深夜,每一个赶场的黎明。你或落寞失神,或无感于这日复一复的匆忙,可当味蕾受到最原始记忆的冲击,嗅到那缕熟悉的烟火味道,所有的委屈和孤独都可以得到释放,那是童年的美好记忆,也是心底的精神口粮。
这是一部关于乡村美食的记录片,分了《自足》、《牵绊》、《食飨》三个主题,走遍山林村野,从手到口,从口到心,记录下这一脉相承的食物和风味背后的故事片段。在食物的呈现形式上,看到许多《小森林》的影子;故事的讲述比《深夜食堂》更直接,可是在为梦想打拼的茶余饭后享受美食和爱,不就是要平铺直叙嘛。虽然中陈晓卿老师和《舌尖》的毒很深,沉迷其中,但是这样的毒我不怕再中几次,《宅人食堂》的场景和物于生活在水泥盒子和匆忙人海的我们而言,是一鼎炉火,煮着一锅暖心又暖胃的热汤。
在寒冷的漫漫冬日里,远方的人啊,且在这“宅人食堂”坐一坐,捞一碗暖心茶汤。
一两梦想
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如同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正因如此,我们才心怀希望,在砌梦的路上一点点琢磨敲打。然而,在这条路上有多少人是真正得追逐那繁星满天的呢?当你一天天重复着相同的工作,一日日行尸走肉般敲敲打着键盘,可还是内心的小小梦想。披星戴月奔波的途中,我们不畏惧汗水,也不屈服于磨难,但我们畏惧的是在日复一日的生活里过成了机器,失去了思考的能力,也丢失了选择的决心,安慰着自己平凡可贵。
保持对生活的热爱,让自己的小小梦想日渐清晰,不要考虑二三十年后如何,世事无常,变故很多,把握现在才是可行的。当内心的小梦想开始膨胀,就给它存活的空间与生长年限。比如你想学习插花,那就认真对待,网课、线下培训,只要你想学习你总可以找到途径;而加一个生长年限会给你紧迫感,就像大学课程考试前你总能忘我复习,因为有紧迫感才认真对待。当你掌握了基本功后,内心的那点膨胀会愈发支撑你的小梦想,将来的你便是沉迷其中,日渐热爱。没有什么热爱是毫不费力的,有自己的小梦想,那就使劲儿跳一下,调一下就可以摘到的“苹果”,如果放弃了真的会很可惜。
世界行进得脚步太快,即便每日辛苦打拼,加班加点到饥肠辘辘,现实还是会很残酷的告诉你,又有多少新人走在了你的前面,你开始怀疑,也开始焦虑,但是,忙碌的你可有停下来想过,你所谓的那个目标和理想还是你最初的那个念想么?生活给我们太多选择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太多的诱惑,名和利,钱与权。而“不为什么,才最接近初心”,当一个人向内而求时,才可以将生活过得熠熠生辉啊。
世界那么大,食物的美妙之处在于,当我们疲惫不堪的时候给予我们安慰,当我们走得太远的时候提醒我们不忘初心。硕士毕业后进入国有四大行的金融白领的张扬和梁一口,觥筹交错与疲惫难耐之时,抬头看见的是陌生的面孔,辞去了薪资诱人的工作,走进版纳,走近最初的味蕾记忆,做想做的事。她们离开原有的生活走向深山,并不是真正的逃离自己不喜欢的地方,而是在与食物打交道的过程中,把自己变成更强的人,然后才有万水千山等她们闯荡,之后她们创立的“南拾壹”便是最好的诠释。要有敢于离开的勇气,但前提是必须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如果还不清楚,那就继续修炼变强吧。
两勺美食
“食物给予我们的
总是比我们想象中丰富的多
爱吃的人都是温暖的”
面对食物,我们总能回到最原始的状态,抛开日常的烦恼和琐碎,沉浸其中,食欲的大门轰然洞开,心底的原始味蕾也唤醒着最单纯的想法。和食物打交道的过程也是和周遭相处的过程,在食材一步步转化为食物的细碎时光里,你也和身边的人交融磨合:志趣相投的,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分享着相濡以沫的人生;不同频的双方,在各自的杯羹里摄食,各怀心事。
这世间的美食做出来大都只为一个目的,让有缘人享用,而做食物的人绞尽脑汁让食物更鲜美,不过也是为了让所爱的人幸福,哪怕自己沾满烟火气,只要爱的那个人尝到自己的手艺和食物,都心有甘甜。在这碌碌人世间,珍惜那个身缠烟火气端着食物到你身边的人,抑或亲人,抑或蜜友,因为这份食物里是干脆的、甜腻的疼爱啊!
三种爱
《宅人食堂》的导演手记中写到:你能看到每个人与家人、朋友之间都有无数的童年故事和食物记忆,人与人之间有着割不断的亲缘与友谊,在经历了一次次有关美食的情感之旅之后,慢慢体会到美食与爱的永恒。
食物是亘古恒今的味觉载体,包含着儿时的记忆,学生时代的欢愉,是从年少到暮年的牵绊。梁一口的味蕾,是童年时外婆的厨房杰作,当外婆年岁渐长,味觉渐失,她回到外婆的身边,在外婆的余生里做个厨娘,拾起往日的味觉体验,也孕育着新的生命,是代代地传承美食,也传承着爱。
当我们被生活裹挟,饮食的快乐和味蕾的满足感被忽略时,瑞爸选择带着女儿回到儿时居住的小镇,唤醒遗失的味蕾,“寓教于食”,让女儿融入乡愁的滋味。瑞瑞所获,是对爸妈的爱,是对爷爷奶奶的留恋,也将这份乡愁的滋味融于体内。
你可有这样的体会,当一个人出现在你的记忆中,你总能找到一种食物与之对应。就如少年是茶叶蛋,小小是冰糖葫芦,每种食物都注入了我们太多的个人情感。像陈晓卿老师所说“愿君多吃点儿,此物最相思”,愿你在陌生的城市,在林林总总的食物中,找到幻化成你最相思的那种,日日消享。
凡事看得多了,我们难免都会生出挑剔的目光,但胡适先生在《容忍与自由》一书中曾讲到: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人类的习惯总是喜同而恶异的,总不喜欢和自己不同的信仰、思想、行为,这就是不容忍的根源。
如果我们想认识一个更广大的新新世界,那就包容地去理解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实物,拿《舌尖》、《小森林》同类的美食纪录片来比较,也失去了在《宅人食堂》里获取“岁月悠长且美”的感受。以和食物对话的恬静来感受乡野烟火的气息,对于生活在水泥森林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新的体验呢,更何况,《宅人食堂》的旁白先生,绝对是旁白界的一股清流,对,清流!如下:
“爱之于我,
不是肌肤之亲,
不是一蔬一菜,
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
是疲惫生活的英雄梦想”
但你我皆凡人,哪里离得开这人间烟火气,且就活在这热气腾腾的人世间。
爱,是肌肤之亲的缠绵,
是一蔬一菜的温热,
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也是疲惫生活的英雄梦想。
时光之里,山南水北,你我哪怕各自一人行走,也总要囿于梦想,美食和爱,把日子过得更鲜活些,把生活过得更有爱些。
山川湖海,厨房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