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还是听曲,最后三支曲。
《晚韶华》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在?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意思是:夫妻恩爱已经不再,所谓的功名利禄更不过是虚幻的一梦!那美好的青春年华啊,转眼即逝,(所以)还提什么夫妻生活嘛。即使头戴珠冠,身披凤袄(诰命夫人的打扮),也阻止不了变化无常的命运(指死亡)。虽然常听人说,别老了受穷,一定要为子孙积点阴德。就算是趾高气扬戴着簪缨,金光闪闪胸挂金印,威风凛凛荣登高位——(还不是)一步一步在走近黄泉。请问从古到今哪个将相还活着?不过是留了个空名让后来人钦佩敬慕罢了。
需要注意的是,标题中的“韶华”,与第二句“那美韶华……”中的“韶华”,意思是不一样的。前者是“荣华”的意思,含“好光景”之意,加了“晚”字,则一指“晚年”时候,一指“为时已晚”;曲中的“韶华”指靓丽的青春年华。
李纨的一生是很不容易的一生。
李纨的丈夫贾珠是贾政与王夫人的大儿子,元春、探春、宝玉和贾环的大哥,他“十四岁的时候进了学(考取生员的童生,即秀才,就可以进入府或县学读书了),不到二十岁娶了妻(李纨),生了子(贾兰),一病死了。”(冷子兴语)
贾政痛打宝玉时,王夫人哭着念叨起贾珠:“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宝玉),我也不管了。”可见,贾珠要比弟弟宝玉优秀得多。这么好的人就这样早早病死了,害得李纨年纪轻轻便守了寡(越是把李纨的丈夫写得好得不得了,越能凸显此后李纨的不幸)。
本该是风华正茂,李纨却槁木死灰,掩藏起青春丧偶的悲痛,一门心思培养儿子贾兰。儿子果然不负母望,让已近暮年的李纨有机会披缨戴簪,封名悬印,只是为时已晚,黄土已经埋到眼眉前儿了。令李纨想不到的是,她受的那些罪,她得的这些名,原以为是值得自己以及子子孙孙夸耀的资本(她的事迹在当时别说受点表彰,立牌匾都足够了),反成为他人茶余饭后的笑谈。这是曹老有意借李纨的故事,来讽刺封建礼教及非人道的禁欲制度。
这正是:恩爱夫妻不久长,含辛茹苦育儿忙。遵贤守节心如死,他人笑看竖牌坊。
《好事终》
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意思是:春天将尽的时候,一个美人在画梁上香消玉殒了。她仗着自己有美丽的容颜,肆意卖弄风情,这就是家风败坏的根本。子孙们不能光宗耀祖都跟贾敬一样,家业败落头一个要怪宁府,说来说去都是前世孽债惹的祸啊。
秦可卿比宝玉大四岁,却比宝玉小一辈,跟巧姐儿同辈。她应该叫宝玉“堂叔”的,很多资料里说是“小叔”(比秦可卿小),叫法不同吧。
曲中已经唱明,秦可卿是在画梁之上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并非病死(有的专家还在探讨秦可卿病死的可能,大家在阅读时注意)。她为什么要自缢?前面我们一起聊判词的时候说过,这里就不重复了。
“箕裘颓堕”源自唐·钱昱《忠懿王庙碑文》里的“箕裘废坠”,被曹老这么化用一下,变成了现在这个成语。“箕”指“簸箕”,“裘”指“皮袄”,《礼记·学记》中,以此二者指代祖传的手艺(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颓堕”意为祖传的家业被荒废了。
最后两句够狠的,把整个贾家的败落,都算在了宁府贾敬的头上(贾敬自己荒诞不经,又放任子孙败坏纲常),然后又绕回到“孽情”上(宿孽总因情),也就是说秦可卿也是“罪魁祸首”。这是为什么呢?不仅仅因为秦可卿是宁国府的人(贾敬的孙媳妇)。
联系秦可卿死后托梦给王熙凤,“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这居然是在让一个擅情者规劝弄权者(好滑稽的感脚)。以王熙凤为代表的封建统治势力会听吗?当然不会。此后王熙凤等人继续弄权谋财,骨肉相残,使得贾府的堕落腐化无法逆转了。
“三春”,有的文献指春季的三个阶段(孟春,仲春,季春),以代指整个春天;有的则指元春、迎春、探春三人,而元春是离皇权最近的人(或者说“曾经是”),把她们所有人的悲剧都归结到风月情债上,让美艳的可卿打幌子做代言,无非是避免牵扯到政治。
秦可卿之死,是贾府繁华鼎盛时暴露出的败亡征兆;秦可卿之劝,是对封建世族自掘坟墓的警告。很可惜,她曾经做的那些“好事”让自己以悲剧收了场,她现在想做点“好事”试图挽救些什么,却未被重视,最后不了了之了。曲名“好事终”,大概就有这几层意思吧。
《飞鸟各投林》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这是幻曲最后一支,也是整部书中女子的“一总”(脂砚斋语),《红楼梦》这部鸿篇巨著的大体纲要。
百度百科认为,此曲将金陵十二钗分别再总结一下:
“为官的,家业凋零”指元春;
“富贵的,金银散尽”指湘云;
“有恩的,死里逃生”指巧姐儿;
“无情的,分明报应”指宝钗;
“欠命的,命已还”指秦可卿;
“欠泪的,泪已尽”指黛玉;
“冤冤相报实非轻”指王熙凤;
“分离聚合皆前定”指探春;
“欲知命短问前生”指迎春;
“老来富贵也真侥幸”指李纨;
“看破的,遁入空门”指惜春;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指妙玉;
周汝昌先生的结论是:
头两句为“总括家败”,并不实指;
其他与百度百科不同的分别是:
“无情的,分明报应”指王熙凤;
“欠命的,命已还”指元春;
“冤冤相报实非轻”指迎春;
“欲知命短问前生”指迎春、元春两个人;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指秦可卿。
俞平伯先生与以上观点不同的是:
“为官的,家业凋零”指湘云;
“富贵的,金银散尽”指宝钗;
“无情的,分明报应”指妙玉;
“欠命的,命已还”指迎春;
“冤冤相报实非轻”指秦可卿;
“欲知命短问前生”指元春;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指王熙凤。
他们看法相同的只有四项:
“有恩的,死里逃生”指巧姐儿;
“分离聚合皆前定”指探春;
“老来富贵也真侥幸”指李纨;
“看破的,遁入空门”指惜春。
每一位学者都引经据典为自己的观点给予了详尽充分证明。很感谢前辈们为帮助我们理解《红楼梦》付出的辛勤汗水。
细细品味此曲后,我们应该很容易就看出,曹老这是在用极盛衬速朽,极乐生大悲,到最后引出“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一句,“收尾愈觉悲惨可畏”(脂砚斋语)。
是不是一定要分得清清楚楚哪一句在说谁呢?
我在想,幻曲一共十四支,除了开场的《红楼梦引子》和这首尾曲,正好十二支曲,分别演唱了金陵十二钗的悲剧命运。尾曲《飞鸟各投林》应该是做一个总结,将贾府家败人亡各奔东西的境况综述一下,似有所指,实无所向,才是。
比如头两句怎么分辨呢?书中有头有脸的人物哪一个不是富家千金贵门公子?贾府“树倒猢狲散”之时,为保全小命,到头来谁不是家业凋零金银散尽?
比如后几句“……皆前定”及“……问前生”,好像也只有绛珠仙草与神瑛侍者的故事有前缘旧尘吧,其他钗眷的前世啥情况呢?
特别是“痴迷的,枉送了性命”一句,更是可以套在大部分钗眷头上,简直通用,如何确定呢?
因此,我不太认可这是在将各钗重新再唱一遍的说法,而倾向于认为这是“总说”,这是概括,就是为了在更高的视角上更为细致地描述贾府败落的情形。
朋友们的意见呢?
以上就是《幻曲篇四》的全部内容了。至此,《红楼梦诗词分享》上部完成,下期我们一起聊下部的第一篇《题园》。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