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取自资治通鉴刺客聂政之事。文章很短,讲的是聂政感于严仲子的知遇之恩,只身为严仲子刺杀战国七雄之一韩国宰相侠累的故事。读了很多遍,有说不上来的奇怪,今天给大家讲一讲我的理解。
《资治通鉴 周纪一 安王三年》
原文:
三月,盗杀韩相侠累。侠累与濮阳严仲子有恶。仲子闻轵人聂政之勇,以黄金百镒为政母寿,欲因以报仇。政不受,曰:“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及母卒,仲子乃使政刺侠累。侠累方坐府上,兵卫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因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肠。韩人暴其尸于市,购问,莫能识。其姊嫈闻而往哭之,曰:“是轵深井里聂政也。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绝从。妾奈何畏殁身之诛,终灭贤弟之名!“遂死于政尸之旁。
译文:
三月,盗匪杀死韩国宰相侠累。侠累与濮阳人严仲子有旧仇,严仲子听说轵地人聂政非常勇敢,便拿出一百镒黄金为聂政母亲祝寿,想让聂政为他报仇。聂政却不接受,说:我的老母亲还健在,我不敢用性命为别人去献身!等到他的母亲去世,严仲子便派聂政去行刺侠累。侠累正端坐府中,有许多护卫兵丁,聂政一直冲上厅阶,把侠累刺死。然后划破自己的面皮,挖出双眼,割出肚肠而死。韩国人将聂政的尸体放在集市中暴尸,并悬赏查找,但无人知晓。聂政的姐姐聂听说此事前往,哭着说:这是轵地深井里的聂政啊!他因为我还在,就自毁面容不使连累。我怎么能怕杀身之祸,最终埋没我弟弟的英名呢!于是自尽死在聂政的尸体旁边。
分析:故事脉络简单,讲的是严仲子重金雇佣聂政杀旧仇狭累。
有两个关键细节,史书引而不发。
第一,是为什么要等到聂政母亲死了才能刺杀狭累?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借鉴一下荆轲刺秦。荆轲和聂政一样,都是屠夫。而始皇与狭累一样,不是二人想见就能见。荆轲见始皇的诚意乃是樊於期的项上人头与都亢地图。谋局者严仲子而言,一则需要找到能让狭累心动的诚意,善战者因势利导,这需要时机;二则需要时间考察聂政的能力与忠诚度。因此,从祝寿到起事的时间差,正是在谋划安排一些必要的事项。
第二,聂政怎么把狭累鲨掉的?
史官毕竟没有亲临现场,只能脑补“直入上阶,刺杀狭累”。能在宰相身边做甲士,当然不可能是酒囊饭袋。因此还是内部问题。个人猜测:甲士中以及宰相府都有严仲子的眼线,起了重要作用。从谋局者严仲子的角度其实更说得过去:以祝寿拉拢聂政,到动手的时机,这段时间差,严仲子不仅在等待时机以及考察聂政,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宰相府安插了重要的细作为内应。因为严仲子不可能全仓押聂政刺杀成功。安插细作的好处有几点:一则获取对手关键信息;二则里应外合,而事易举;三则若聂政不幸失手,则有人收尾划句号。自此,严仲子形成逻辑闭环。
因此,细作上下其手,最关键的就是拖住了狭累身边的大部分甲士,使得聂政有足够的发挥空间,以完成严仲子给予的使命。
结尾这里,聂政姐姐自爆,应该是韩国人修饰后的做法。
我们假设聂政姐姐眼力过人,在聂政“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肠”操作后还能认出他来。一则,她作为整场事件的局外人,如何知道聂政要去刺杀狭累呢?聂政等局内人没必要把这种绝密信息和姐姐透露。二则,姐姐主动寻死从人性上不好解释,但是儒学的价值导向。
所以更可能是韩国的收尾操作。宰相被鲨,需要一个直接的对象来转移焦点,具体是谁则不重要,问题得有交待,否则面子上实在挂不住。
真正的聂政,则更有可能被掩护逃出生天,被严仲子秘密转移,隐姓埋名去往他处了。史家之所以如此记史,还是考虑到垂教后世的需要。司马光记载此事,一则是提醒神宗要注意队伍中的不稳定因素;二则更关键的是如何以礼为纲,把面目可憎的房间打扮的秀色可餐。
毕竟,交易也可以很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