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无一用是书生,然而文化的积淀与传承,却又与书生有着丝丝缕缕的牵连,每个时代都会有一些文人墨客留下一些佳话,令后人不断温故,可是,白驹过隙后,说到底,惟有风骨二字,即所谓境界,庶几能略述文人之一二。
殉道者,必然令人高看一眼,比如一檄能敌百万军的骆宾王,誓死不降,虽不知所终,但其形象犹在。而明末清初的文坛泰斗钱谦益不顾廉耻地降清,常被人所轻蔑,甚至连大清乾隆皇帝都写诗嘲讽于他,对其甚是看低;与钱谦益欲投水又嫌水凉最终放弃相比,晚晴民国的国学大师王国维,纵身一跃,画上了悲剧的句点,却让人不得不在惋惜之余,却又生出无限敬仰,所以在跳与不跳之间,风骨立显!
我总觉得钱谦益是轻浮的,明时为官,因贿赂上司被贬官,后来回归故里,一路风花雪月,唱着才子佳人的格调,因为与秦淮名妓柳如是的一段姻缘,得以常常被人提起,他们的唱和又因一句“桃花得气美人中”,先是柳如是工笔题笺:垂杨小宛绣帘东,莺花残枝蝶趁风;最是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后来,钱谦益唱和:草衣家住断桥东,好句清如湖上风;近日西泠夸柳隐,桃花得气美人中。
因诗结缘、因诗结情,但钱谦益大张旗鼓地要以身殉国,却没有投水,反倒是柳如是给他躬身做了示范,虽很快被人救起没有如愿,但体现出的风骨,却令陈寅恪先生不惜晚年余力,为其作了《柳如是别传》,这种大师级别的肯定,不言而喻!
同样,悲剧人物王国维的投湖自尽,风骨淋漓,其遗书令人读了又读,痛心不已,一代国学大师就此而陨落: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殓,即行槁葬于清华茔地,汝等不能南归,亦可暂于城内居住。汝兄亦不必奔丧,因道路不通,渠又曾出门故也。书籍可托陈、吴二先生处理。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不能南归。我虽无财产分文遗汝等,然苟谨慎勤俭,亦必不至饿死也。五月初二日父字。”
王国维是悲情的,叔本华等的悲观主义哲学对其影响甚巨,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少小丧母,体弱多病,性格忧郁,等等,而文人最向往的才子佳人故事也没能伴随与他,有妻莫氏,然而仅仅三十四岁就香消玉殒,丧母与丧妻之痛,怎不令王国维痛断肝肠呢?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王国维《蝶恋花》)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人生本是无常,对钱谦益们来说,死很难;而对王国维之辈来说,生更难。我们常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但人终究能活多久呢?正因为有了风骨二字,有了风骨留存,便可生可死,正所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