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有没有让你觉得思维被颠覆的一瞬间呢?
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两个小故事,希望能让你产生共鸣,带来一些思维的转换。
阿何出生的家境并不好,但是小时候爸妈比较宠,想吃什么,想玩什么,家里都会尽量满足。家长对阿何也只是希望他的成绩好,能够考一个大学。
而阿何从小到大成绩都还不错,人也聪明,但是其他方面能力并不突出。不过最终阿何也如愿考上了大学。
大学顺利毕业后,阿何进入了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当时有一个项目,领导打算让他去试着做一下,但是阿何却不愿意尝试,他说我不太会,希望能够在准备一段时间,准备充分了再去尝试。但是同事都说这是难得的机会,希望阿何尽快接手。
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东西,阿何希望能够有充分的时间来思考和准备。
然而这个项目很快就被另外一个同事接手过去,而那个同事与阿何一样,刚开始什么都不是很熟悉,业务也不熟练。
但是他在摸索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在项目中不断试错,慢慢的他就能够完全胜任这个项目,因此能力也得到快速提高,晋升的机会和接触面也就广了很多。
有一次在聊天的时候,领导对阿何说,你如果什么事情都充分想好了再去做,那么你这个事情往往可能做的不是太好,因为这并不像学校里面的考试,你准备一个学期或者准备一年来参加一门考试,最终成绩来定论。
在职场中这样是行不通的,你必须不断的修正和调整,不断的尝试边学边做,因为没有时间给你准备,机会从来都不会等你。
因此,想要快速增长,机会是不等人的,你只有边学边做才是良策。
小明在大学准备考研时,他的同学听说他要考一个985学校,而小明自己本身的学校并不好,只是一个普通本科。
他的同学却经常对他进行嘲讽,说小明这样还想考重点大学的研究生。你放弃吧,考不上的。
起初他听到之后确实非常生气,但是很快小明就想通了。
因为,小明为什么要考名牌的学校,其实就是希望离这样的人远一点。
但是反过来想一下,为什么他不去嘲讽排名第一的同学,因为他知道学霸与嘲讽的那个人之间有很多的差距,而自己和同学却是一个阶层的,成绩都差不多,所以那个人他不去嘲讽学霸,只会来小明这边说些风凉话。
就像普通人,他不会去妒忌那些顶级富豪,比如马云,刘强东这样的。只会嫉妒比他稍微过得好一点的穷人。
或许你考到了重点大学的研究生,那时候的同学会说就你这样的,还想去清华读博士,当你考到清华的博士后,同期的同学可能会说,就你这样的还能去耶鲁读书,算了吧,不可能的。
所以人只会嘲讽与它相近的,或者说。比他过得好一点点的人,至少你们还处于同一个阶层,而当你超过他,他也不会再嘲讽你,因为没有资格来嘲讽你,因为他知道你与他之间存在着差距。
只收藏不点赞的都是耍流氓。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和青阅君一起做新时代会践行的思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