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众人都怀疑是庞太师陷害八贤王,飞燕替自己爹跟包大娘和楚楚争辩的样子又可爱又招人心疼。
2.秀珠,一个宫女的房间比我的房间要大要精致舒服得多。
3.六子这浮夸隔应人的煮面方式太黑暗料理了,我还是跳过吧。
4.秀珠也是厉害,在皇宫里偷书画,又偷七星海棠,我到现在都没看明白她有没有武功。
5.为了提醒包拯秀珠手上的三个数字代表的书画文字,编剧硬是让他们吃饭的店家中了字花,太刻意了。
6.这个跟崔明冲同届中举又是崔明冲好朋友的王史官长得也不赖,对于自己职位的吐槽也很精准。
7.包拯将听过的李妃给皇帝戴绿帽的传闻来向八贤王求证,八贤王怒喊一句:“以讹传讹”,声音大得吓到我了。
8.八贤王把秀珠留给六子的东西,换成了一幅画着男人怀里抱着一口锅的画,但原来的东西是什么剧情没有交代。
9.你一个店家,冰上插着铁锥还要把它放在二楼阳台靠外面,铁锥伤没伤到人,搁现在都属于高空抛物了,要是把冰换成暴雨梨花针,那就是危害公共安全罪。
10.小刀伪装成他杀的自杀手段太狠了,就站在椅子上背朝着立在地上的剑往后跳,我看着都觉得疼。
11.包拯和公孙策仅凭查到八贤王这些年几乎每一年都要去几次西苑的出行记录,就认为八贤王跟李妃有染,他们的理由是李妃所在的千波殿就在西苑附近。
一般古装剧发现男女私通,起码会找出男女方至少一方身上有能证明对方身份的物品,什么情诗啊、贴身饰物啊又或者知道对方身上有什么特殊印记例如疤痕胎记之类的,这里这些都没有,甚至连人证也没有。在人证物证都没有的情况下,仅凭皇宫出行记录就断定八贤王和李妃有染,进而推测秀珠是因为发现了这个秘密就被八贤王杀人灭口就未免有些离谱了。
12.我最佩服这部剧编剧的埋伏笔能力,楚楚老家隐逸村的案件就是为最后一案埋了大的伏笔。
13.二十五年前先皇下召贵妃和皇后的孩子谁先出生谁就是太子,先皇立储也太任性了。不过这个狸猫换太子的秘闻,王大人你个才二十几岁的史官是怎么知道的?
(三十五至三十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