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熊伟知道了,当初房东的弟弟出外打工后,回家过年,还没有进自己的家门,就在村口的幺店子上,输光了一年的辛苦钱,情急之下,乱了方寸,立马上公路抢劫了一辆出租车,虽然只抢到了几十块钱,但却被判了整整十年。
于是,熊伟晓得了,抢劫罪的量刑依据,涉案金额还在其次,最主要的有三个方面:即作案的方式、作案的地点、影响的大小;比如说持刀或持枪抢劫等,比如说抢劫军事区域、金融机构、公共场所、交通工具等,比如说多次或团伙、抢劫伤人或杀人等,以上这来情况,都会被重判,至少十年以上,最后死刑封顶(用讲述者的评价就是“很不划算”)。
于是,熊伟了解到,如今的监狱劳改队都提倡“人性化”管理,软硬件设施都很齐备,只需要服刑人员“两个肩膀抬张嘴”,人进去就行了,家属完全可以放心不管;但看守所还不行,如果没有铺盖和换洗衣物、没有购买日常用品的“来源(钱)”的“三无人员”,多少要受一点欺负,至于流传千百年的陋习“过招”,因被媒体频繁曝光,诸如“躲猫猫”之类的意外死亡事件,所幸被z.f明令禁止和取缔了(如同沿袭千百年的“农业税”一般,彻底从中国的大地上消失了)。
乃至于,一些监狱里的内部情况,以及劳改队的生存之道,房东的弟弟更是乘着酒兴,现身说法,详尽阐述。
这不禁让准备“以身试法”的熊伟,深受启发,深有感触,同时也受益匪浅。
接受了“指导”之后,行动计划遂立即展开。
熊伟的第一步,居然是处置自己的“家产”。
他将唯一值点钱的二手长虹彩电,送给了“导师”——房东的弟弟,算是答谢“解惑”之恩。
家里好一点的有用的日常用品,他也悉数送给了身边相熟的人,算是“千金散尽”吧。
只留下了三套换洗衣物和两床被子,作为“进去”的必需品,并且已经把这些东西,打成了一个包袱状的行李。
而他胸口贴身的衣兜里,揣着一个PU革的皮夹子,里面装着一张父亲发黄的照片、一封父亲留下的遗书以及一张快要过期的身份证。
这些,才是他真正的全部的“财富”。
熊伟的第二步,是准备“道具”。
他想了很久,既要“声势浩大”,又要不造成实际的伤害,最终决定使用香港电视剧里最常见最通用的“暴力道具”——西瓜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