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
创作的过程很像生孩子的过程,不管是音乐还是文学亦或其他。
怀胎十月,从最初卵细胞受精,细胞分裂,一点一点生出人形,时间的孕育,隆起的肚子,医生预计的待产日即将来临。
只要是从自己肚子出来的孩子,哪怕他/她有什么缺陷,都会舍不得,这一点在写作上的体现是很明显的,从一个小的想法,逐渐将其用文字养育。听起来还不错对不对?装的好一文艺青年。
但凡生过孩子的,这辈子都不会想再来第二次,其中痛苦不可名状撕心裂肺(所以每一位母亲真的很伟大为了人类的未来),而写作是一次又一次的生,或顺产,或难产,或血崩。也许短短千百字,付出心血是不能衡量的,而且最重要的是不一定每次都是健康的,可能缺胳膊少腿,多只眼睛说不了话。
写作能不能当作谋生的营生呢?是可以的。这里优秀的代表很多不再赘述。那么他们写作的初衷仍还在吗?这个没谁知道,不过我依然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代孕。
究竟是不是自己的DNA不重要了,能生出来就算本事,生的多了,肯去给钱抱走的买主也就多了。
一个组织对外的宣传媒体一定是正面积极的多,例如网站报纸等,是有一套审核机制,自动过滤掉不良信息,然后组织内的成员在一次次过滤后便习惯这套机制,都成了代孕机器。
当然了,代孕也是有好处的,因为至少还有代孕。
我曾构想了这么一个故事:
小爱印象中,爸爸总是在实验室里捣鼓东西,时不时还会传出惨叫。小爱紧紧抱着自己的小熊紧闭双眼,久久不能入睡。
有一天,爸爸俯在小爱床边对小爱说:“小爱,到爸爸的实验室吧。”
“你看,那都是你的哥哥姐姐们。”爸爸指着小爱面前巨大的玻璃罩。小爱捂着嘴巴失声不能尖叫——赤条条的人体悬浮在玻璃罩中,都是闭上眼,面色惨白。“这是?”小爱难以置信看着爸爸。“小爱,如果你是爸爸最完美的孩子,就不用进去的,爸爸会给你最漂亮的裙子,给你做最可口的糕点,给你最新款的芭比娃娃,给你你要的一切,只要你听——”
“啊啊啊!!”小爱发疯般逃出实验室。“唉,每一个都是这样,不听话。听话多好!”
……
小刚印象中,爸爸总是在实验室里捣鼓东西,自己明明是个男孩为什么房间那么像女孩的,床头的小熊像是有人用过的。
真奇怪呢?
故事到这里结束,可怕的科学狂人幸亏在影视作品出现的多些,我是受到影响的,编的故事奇奇怪怪,非常人所言所作。曾想简简单单看着自己的孩子成长,不愿把他们放在培养皿中,施加变量条件,合乎实验目的的保留,不符合的销毁。残酷啊,只是于我而言。
谁在阉割着谁,谁在流产着谁,谁在孕育着谁。
安静!孩子的哭泣会招致不幸,哭过之后不再流一滴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