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一个读书会微信群里聊了一会儿。
朋友发了个截图,说“浙江小学生戴头环监控走神”,就开始讨论这个事儿。
群友的意见是,这教育都弄成高分养殖场了,跟恐怖片里的场景差不多了。教育搞成了这样,不如直接造机器人好了,绝对服从命令。
孩子已经不被看成人了,教育培养读书机器,精神废人……这样的教育令人担忧。
朋友小米说: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有独立思想和自由意志,如果只是技术技能传递,组织行为,蚂蚁群和蜂群都能做到,还比人做的好。
沫沫说:发明这个头环的人,该每天带上头套,上班让领导随时监控。
我说,这些都是有形可见的禁锢嘛,还有很多无形的不可见的禁锢,不是更值得思考。
朋友心里堵,我说也没什么好心塞的,不让自己的孩子读这样的学校就行了。
我的建议是:让孩子多读纸质书,多接触大自然,参加体育运动,培养兴趣、个性、能力,少玩手机、游戏、电脑。平衡一点,环保一点。还有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这些只能由父母来引导了。
小米说:什么是人?似乎很多人没有深思这个问题。
沫沫说,分数之下,是对普通孩子的抹杀。
小米说,家长为了就业,要选学校,看的就是升学率。学校为了生源,努力鞭策学生追求高分,学生是最后一环。环环相扣,无法解脱。
我说:学校必须抓成绩、分数,但家长不必全都跟着这个趋势走,因为分数不代表综合能力,分数也不代表一个孩子能够感受和创造幸福的生活。
小米说,现在只有一半的初中生可以上高中,高考的压力已经放到了中考,很多家长不能接受没有大学文凭的孩子。
我说,那么另一半的孩子就可以提早学技术,走职业教育了。走职业教育的路,也可以继续进修大学,有其他形式的进修方式。
小米说,家长不愿意,没有大学文凭,家长可能认为会抬不起头。
我觉得,如果能专心学一门足以谋生的技术也不错,能够成为这一行里的工匠、大师,就更好了。
小米说,从出生拼奶粉,到拼学校,拼成绩,家长也不容易。
我说:看来家长们都疯了,没有平常心。一块土地里长出的玉米还有大有小。
小米说,如果你当爸妈,你看见别的孩子都在上补习班,老师天天追问你孩子的成绩,你可能也会慌的,就是那么个大环境和趋势的逼迫。
我说,这就是从众心理。家长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
小米说,孩子成绩不好,也会自卑,缺少同伴认同。你想,你的孩子正常上课,哪里比得上那些在假期里已经学完了正常课程的学生。
我说,我尽量不做那样的家长。分数抓多了,一个是眼睛搞坏了,都戴眼镜;二个是身体运动不好;三是心理压抑没有得到疏导释放。
沫沫说,学校和老师把教育的责任大部分都转移到家长身上,然后在学校里就是做题做卷子,也是把教育做成了一门生意。
小米概括:人文教育缺失,教育产业化。所以当然是挣钱,当然产业链,当然流水线……
然后小米上传了一个小视频,是学生在排队打饭的时候还拿着资料在背书。
我一看,说:好惨,都弄成考试机器了,以前听说高三那半年太黑暗了。
小米说,有家长评论:孩子他们这一代都在努力,中国会更强大的。
她接着又说,我也许真的可以写点什么……想起鲁迅先生许多年前的呐喊:救救孩子!
沫沫说,小朋友没有了纯真的童年,少年没有了青春的活力,年轻人被房子车子奢侈品各种买带偏,中年人很多想去死,现在好像只有老年人最快乐。为什么我们的父母辈幸福感和安心感那么容易呢?可能因为没有被灌输恐慌感吧。现在,恐慌感不断地被渗透在我们身边。
我边看那个小视频,又说:太没人性了,这叫不叫摧残?老师也被弄得像蜡烛一样……哎!
沫沫说,是摧残,一种潜移默化的摧残。很悲哀!
小米说,老年人不用带孩子,终于自由了……
(只有老年人才是现在最幸福的群体吗???)
聊到这里,大家都沉默了。
后来,我又想了很多。
我想到了木心先生,想到了《文学回忆录》,想到了历朝历代曾经有过的天才们,想到文艺复兴,想到那些璀璨星空里闪耀的明星们……
我在微信群的对话框里打下几行文字,最后没有发出去:
天才,必然有独立的意识,还有永不枯竭的生命力。无论是什么样的土壤(外部环境),它都能生长起来!土壤是无法阻挡种子破土的,除非它是一粒死去的种子。
我还想起一句话:要在自己身上,去克服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