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为什么聊这个话题。
主要是我发现自己面对一些比较尴尬的状况。
①工作几年没有存下什么钱,反而没有一堆有的没的,把家里堆的很满。
②理财的东西反复出现在生活里,但是我一直选择忽视。
总之,和金钱的关系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这是一门学校没有教,但是又很重要的技能。
为什么理财重要?
人们的平均寿命变成了。
人们的工作时间也随之变长了。
所以我们会面对的财富以及需要管理财务状况的时间都在增长。
另外一个是我们面对的理财种类、项目也比前面的10年或者20年要更加丰富。举一个简单的小例子,如果你有同学在深圳工作,在15年前后是否买房就是巨大的分水岭。当然房子有点特殊化,因为如果是自住,涨多少也是纸面上的,而且需要变现的时候,也不一定能在短期成为可用的资金。但是不可否认,在财富的量级上,有了很大区分。
有一个好消息,理财的学习和实践虽然越早越好,但是现在也不晚。
3分钟基础认知
对自己的认知。
①目前每个月收入、消费以及结余
②可以投入理财的资金规模
现在手头有多少钱,是可以放到理财中去的。
③对风险的偏好
可以在网上找测评看看自己所属的类型,指导后续的理财配置。
做理财需要主要的3个关键词:周期、风险和收益。
周期和收益成正比。比如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理财收益一般都是递增的。
风险和收益成正比。风险大的比如股票,一个月3个涨停可能是超过30的收益,也有很多100万进去,20万出来的案例。
我们可以理财的方式有哪些
房子
类现金(银行、货币基金)
黄金
股票
债券
基金
以上的6个方式:
分拆说说我的理解:
①在一线城市,比如广州,大家有能力能早买就早买。如果个人有其他打算,比如创业,就是比房子的收益率更高的方式,可以不做考虑。
②类现金:风险低,目前余额宝是3%~4%的收益率,比银行还是高出一点。主要优势是流动性高。建议存好3-6个月的应急资金,比如换工作、怀孕以及其他可能引起收入大幅下降的情况。其他可以放入收益更好的方案中。
③黄金。不了解
④股票。风险大,建议入市前,做好知识储备—学会看财报、对选择的股票做好充分的分析,风险和收益成正比。股市里90%的人都是没有赚钱或者亏钱的状态,而且还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结合自身情况做考量。
⑤债券。分成国债、地方债、个人债,根据借款的人的资质风险大小也会不同。现在很火热的P2P是通过互联网方式实现的个人债,风险估算是25%,4家跑路一家。如果借钱的是国家,债券的收益偏低,但是风险也较小。是理财入门的推荐配置之一。
⑥基金。基金可以理解为多个股票的组合、多种债券的组合又或者是股票和债券的组合;种类以及风险请参考下图。
说了这么多,可落地的东西是什么?
①制定属于自己的理财计划。
比如2-3年实现房子首付。或者是5年实现人生的第一个100万。目标包括时间长度和具体的财富数值,从而拆解出收益率和每个年份要达到的量级。梦想别怕大,一步步学习和实践,就有可能性。
②整体思路是开元节流。
第一步每个月存钱是肯定的。工资一到手就划走,相当于没来过。
把消费的乐趣转化成为看着户头增长的快乐。有的没的消费能控就控。
所以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积极投资自己,从收入上做到稳定的提升,也就让源头不断地加大。
第二步学习和搭建自己的理财方案,实现风险可接受范围里,收益的最大化。
5050债股比例理财方案。每个月定投一笔钱,按50和50的资金比例,注意要定期调整。债券基金和股票基金是跷跷板的关系,债券好的时间,股票的涨幅就比较一般。5050的分配比例是为了降低风险。如果追求更高的收益,可以考虑8020,股票基金的比例调高。重点推荐股指基金,涨幅反应大盘的情况,基本可以跑赢大盘。
目前大盘是3200点。每个经济周期5-8年,上一次股灾出现在2015年。5000点左右开始很快崩盘。现在基本处于熊市阶段,可以做的是寻找好的基金,每个月定投,到了合适的时间点卖出。大家狂热的时候反倒要冷静。
学习股票相关的内容
国内股票、美股和港股都可以去涉猎,国内互联网的大头都在美股和港股,和我们行业比较相关,平常也会关注更多的信息。
③引用和菜头“我说的可能都是错的”。
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和学习理财和投资,独立思考并落实行动,一步步得到自己的理想生活。
引用了三公子、长投学院、李笑来老师的内容。
对此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他们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