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在经济学中找一个最普遍实用,又最违反直觉的原理,那么首推的就是比较优势原理,比较优势原理使经济学里坚如磐石的基本原理之一。——薛兆丰
比较优势,顾名思义就是比较起来有优势。其实比较暗含的是相对,所以用“相对优势”,可能会更容易理解。
说到相对优势,自然就有一个与之对应的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就是比别人更强,比如有两个销售A和B,A每天可以卖出5辆汽车,B每天可以卖出3辆汽车,就可以说在销售汽车方面,A比B更强,有着绝对优势。
相对优势则是指做某件事的机会成本要比对方更低。比如说,还是A和B这两个销售。如果卖自行车的话,A每天可以卖出10辆汽车,B每天可以卖出9辆汽车。
做成表格看上去更直观:
A B
汽车 5 3
单车 10 9
所以A生产一辆单车的机会成本是0.5辆汽车,B生产一辆单车的机会成本是0.33辆汽车。
我们可以说,A在生产单车方面也比B更强,有着绝对优势。但是B生产单车的机会成本更低,有着相对优势。
所以虽然在生产自行车方面A对B有着绝对优势,但是他也不应该去生产自行车,因为B的机会成本更低,有着相对优势。
这个例子可能有点枯燥,看不太懂,我们换一个。
假设梅西和小西。显然在踢足球方面,梅西比小溪更强,而在搬砖方面,梅西也比小西更强,毕竟运动员的体质。
但是梅西也不会去选择搬砖,即便他比小西强。为什么?因为机会成本太高了。
这个原理可以给我们用什么样的启示呢?
首先,就是要从事机会成本最小的活动。通常来说,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其实就是机会成本最小的,因为做其他不擅长的东西,机会成本都太大了。比如说上面例子中的梅西,最应该做的就应该是踢足球,他做其他任何事情都比不上提足球来的有价值。
然后,就是分工,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分工,一定是对双方都更有利的,因为分工产生效率,可以价值最大化。比较优势原理的核心,其实说的是自己跟自己比。跟别人比,有可能做什么都比别人差,但是对自己来说总有效率比较高,机会成本最低的事情。专注于做这件事,然后跟别人进行交换,就能得到价值最大化。
再者,了解比较优势之后,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些东西。比如以前经常会有一个例子说是中国生产一双鞋才能换人家一辆飞机,但是那个时候就应该是这样的,那时候我们造飞机的机会成本太高了,风险太大了,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再比如,如果你有东西比别人做得更好,并不一定是你真的比他做得好,而是因为他有更重要更有价值的事情。不要动不动就在网上指责别人,说什么东西又没有考虑到,这个东西都不知道啊之类,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厉害,到处卖弄大脑里面少得可怜的一些东西,很可能只是你知道的东西,别人根本就看不上,或者觉得根本没必要提及。你只有相对优势,却把他当成了绝对优势。
作者:伊文,前网易运营,高效学习教练,商业咨询师。
如果你想提高学习能力,或者开启一份副业,增加自己生意的用户和收入,欢迎私信关注我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