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妈妈跟我说,小孩子喜欢犯错,这让她很抓狂,一天到晚去纠正孩子的错误,苦口婆心,说了几千遍了,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毫不悔改。她问,究竟应该如何帮孩子树立“正确”的行为方式,如何让小孩子不犯错误?
让小孩子不犯错误,这可能吗?自然不可能,人就是通过不断试错才逐渐成长的,犯错,是成长的代价。而作为父母,真的要珍惜孩子的犯错时刻,因为每一次错误,都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契机。
那些犯错的时刻,是孩子最需要与家长建立情感连接的时刻。根据孩子的年纪、脾气、发展阶段和具体情境,我们也得变换自己的反应,但是亲子间到位的沟通和深入的情感连接必须贯穿互动的始终,培养情感比约束行为更重要。
如果做父母的有足够的同理心,当孩子犯错的时候能够描述他对错误本身带来的后果的担心、焦虑,能够真正懂得孩子,支持孩子,那么,亲子关系就会变得更加融洽且亲近。孩子不会拒绝更多的尝试,更多的体验,因为他知道,就算犯错,爸爸妈妈也能够理解他,支持他。大胆尝试的孩子总是更有学习能力的,我想,大家不会反对这一点吧?
很多父母坚信“优点不说跑不了,缺点不说改不掉”,因此看到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就会格外关注,因为孩子的问题引发了父母深层的恐惧,万一这个错误改不掉,那么将来就会造成更大的麻烦,甚至过于焦虑的父母会觉得孩子的一生都会因此而失败,所以会一再强调指出孩子的问题所在。殊不知,孩子的行为目的之一就是求的关注。当他发现自己的好行为不被关注,反而是坏行为更被关注之后,好行为就被抑制了,坏行为在强化中变得更加突出。孩子们意识不到自己是为了求得关注而故意犯错的,这是潜意识的表现。
因此,想要哪种行为更多出现,就强化哪一种,而不是抓住你所认为的“错误”不放。
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父母所有的情绪表现,决定了孩子接下来的行为。你不原谅孩子,实际上是不放过自己,不放过自己对未知的恐惧。你在对孩子横加指责,其实就是在帮助孩子制造问题。而你,不停的、不停的对孩子说:你为什么总是这样?你为什么总是这样?你就是在提醒孩子,要一直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强化的过程,你的本意是要消除,实质上你的批评、关注了哪一个点,孩子就会屡屡不断地在这个点上重复错误,没完没了。
被允许犯错的孩子是幸福的。他会有珍贵的人生体验,人生就是一个过程,所有的体验都弥足珍贵。记不得谁说过,在应该犯错的年纪不犯错,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想想看,如果一个孩子,正襟危坐,不越雷池半步,那不是也挺让人担心的吗?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曾做过一场著名的“试错学习理论”:将一只可以自由活动的饿猫放进了笼子中,之后,又在笼子的外面,猫的视力范围之内放上鱼、肉等食物。笼子里面有一个特殊的装置,只要猫踏上这个装置中的踏板,笼子的门闩就会自动打开,它就能跑出笼子吃到食物。
刚开始的时候,猫进入笼子中,看到食物之后,很想出去。但是由于笼门是关着的,它只能在笼内窜上窜下干着急,直到它不小心触动了机关,才跑出笼门吃到了食物。此时,桑代克记录下了猫逃出笼子所花的时间。
接着他又将猫放进笼中,进行了第二次实验、第三次、第四次……他记录下了猫每次从笼内逃出来所花的时间。他发现,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多,猫从笼内逃出来的时间在不断减少。最短的一次,猫甚至一被放进笼内,就能够开启机关。此时,它已经学会了开门栓这个动作。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所谓的学习过程就是动物(包括人在内)通过不断尝试,从而不断减少错误的过程。当错误减少直至消失的时候,学习就得到了成果,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试错理论。
孩子的教育,本就是一个漫长的试错过程。有人说:孩子的成长是螺旋性的,要自己不断去试错,才会知道前进。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吃尽了苦头,才会想着去改变,这就是学习的过程。让我们为孩子打开探索未知世界的大门,帮助他们不断试错,不断探索,自我成长,自我成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