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如果稍加注意你就会发现在与人的互动中到处都充满了恶意。可怕的是我们都不曾觉察到自己是充满恶意的。
它就像一个恶性的循环,在人与人之间彼此流传,并且习以为常。你能够轻易地感受到来自彼此之间的恶意,它时常无差别地攻击每一个走近他的人。
学会尊重自己,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你制止了他人对你的伤害,也制止了恶意,让他人不敢再随意地侵犯你,教会别人用尊重你的方式对待你,和你交往。
惩罚式的教育方式,是对孩子的伤害和不尊重,它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健康和成长。
孩子刚考上高中,开学不到两个月,就被学校告知,孩子将被学校劝退的消息。夫妻俩吓坏了,找到儿子了解事情的经过,孩子才敢将实情告知父母。
事情的起因是,一堂英语课,临时改成了英语自习。监督同学们自习的班主任却要求同学们做语文自习,孩子下意识地问了一句话:不是英语自习吗?为什么要做语文自习?
班主任听后,认为这位同学挑战了她的决定和权威,立刻愤怒地呵斥孩子说他:不尊重老师,不服从安排,是在故意挑衅老师。
孩子不敢反驳,只能站在那里,低着头默默不语,任由班主任发泄着她心中的怒火。
可是,班主任依然觉得怒气难消。随后,又将孩子扭送至学校教务处,要求教务主任对该学生进行退学处罚,并且全校通报批评,还要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公开向她道歉。
教务主任听信一面之词,认为是孩子的品行有问题,错在孩子。便做出通知孩子父母,让孩子退学的决定。
夫妻二人,在了解基本事实后,带着孩子来到学校找到教务主任,同时请来了其他科目的老师,和事情发生时在场的每一位同学。
经过一番了解和询问,其他科目老师对孩子的评价都很高,勤奋好学,对老师也是彬彬有礼,在班级里经常主动承担劳务活动,乐于帮助同学,很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同学们说事发当时,孩子就只是问了一句:不是英语自习吗?为什么要做语文自习?
听完这一切后,作为心理咨询师的朋友怒了!立刻找到学校校长,投诉班主任的行为伤害了自己的孩子,提出了对这位老师品行的质疑,要求校方对此事做出正确的处理,并公开道歉。
事后,这名女教师被停职处理,面对全校师生公开承认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
听后整件事儿,我不由得为这位心理咨询师鼓掌、喝彩。她没有因为害怕得罪学校老师,选择忍气吞声,低声下气地去求饶。
而是为孩子的善良争取到了足够的尊重,保护他免受伤害。这也给孩子的人生上了很重要的一课,你的善良无论在何时都是值得被尊重的,哪怕你只是一个弱小的孩子。
有时一味地善,反而纵容了他人的恶,换来的是漫天的恶意。勇敢地做出回应是对自己的尊重和爱护。
朋友兰子在一家报社做编辑,是个佛系,为人乐善好施,乐于助人,谁有事儿都喜欢找她帮忙。
编辑工作常常需要加班到深夜,和兰子一组的同事玲却时常找各种理由借故离开,要兰子帮她改稿件。
起初兰子想,每个人都会有遇到难处的时候,还有各种烦心事儿,能帮一把就帮一把,毫无怨言地帮她把事做完。
时间一长,玲甚至直接将稿件扔在兰子的桌上,就走人了,连招呼都不打。
渐渐地兰子也看出了问题。有一次,她气不过,将玲的稿件全部丢回她的桌上,不再帮她改稿子。
第二天,因稿子未完成,延误了发稿,玲被主编怒批了一顿。于是,她怒气冲冲地跑去质问兰子:“为什么没有帮我把稿子改完,让我被主编训斥?”
佛系的兰子,第一次被激怒了,反问她:“凭什么你的稿子要我帮你改?你要搞清楚那是你的工作不是我的,你扪心自问一下你有多少稿件都是我帮你改的,你良心给狗吃了吗?”从此,二人再无交集。
在那之后,报社开始有关于兰子的谣言传出,说她的稿件都是玲帮她改的,甚至玲还经常替她顶班,兰子经常找各种理由逃班等等。
这样的谣言也传到了主编的耳朵里,于是把兰子叫到办公室问她是否有此事。
此刻兰子才意识到自己的不回应和害怕与人起争端,反而助长了小人的气焰,让谣言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于是,兰子将事情的是非曲直如实地告诉了主编,还叫来和她一起加班的排版师和打版师,才自证了清白。
因为这件事儿,兰子苦恼纠结过好一阵子。一方面想要当众揭穿玲卑鄙无耻的行径,另一方面又害怕与人起争执。兰子甚至想过干脆辞职不干算了,省得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起纠纷。
但最后,她还是决定尊重自己的内心,鼓足勇气在员工内部群里,当众揭穿玲的无耻行径,澄清了所有关于她的谣言。这时,大家才看清玲的真面目。
很多时候,包括我自己在内,总想着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但一味地容忍,往往助长了他人的恶意,让他们变得更加的肆无忌惮。
这时的你更应该懂得尊重自己,拿出勇气为自己做点什么,比起委屈求全,忍气吞声,你更多了一份自信,敢于为自己争取,为自己活的勇气。
用恶意的方式去爱,是企图撑控一个人,让她按照你想要的方式生活,这是极端自私的。
晴儿我见过她两次,是朋友带来的。原因是她正经历一段痛苦的婚姻关系,想要离婚,但又害怕对方的威胁和报复,令她倍受煎熬,心灵千疮百孔。
晴儿是一个优秀的女人,能力强,收入高,还长得美。有一个6岁的女儿美得像天使,比起同龄人,她多了少有的成熟,既乖巧,又懂事儿,谁见了都喜欢得不行。
听她倾述,和丈夫刚结婚头两年,丈夫就一改恋爱时的态度,对她进行各种人生限制,不准她和朋友来往,社交,不准穿感觉暴露的衣服,不准她画妆,更不准她与任何男性有接触,下班后必须立刻回家。
有时回家稍晚了一些,对方就对她进行谩骂和语言上的羞辱,事后却又下跪认错,说是因为太爱她,害怕失去她,才会如此失控。
虽然也想过离婚,但发现自己怀孕之后,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心想有了孩子对方也许会就此放心她,不会再如此疑神疑鬼。
可是,女儿出生后。与丈夫的关系变得更加恶劣,稍有不如意对方就暴跳如雷,极致的谩骂和羞辱她,有时甚至家暴她。
为了不让女儿受到伤害,晴儿几乎是对丈夫言听计从。每一天都活得小心翼翼,胆颤心惊。
晴儿再也无法容忍,为了女儿,提出离婚。对方却威胁她说道:”要是敢离婚,就杀死母女二人“。
趁丈夫不在家时,她将女儿偷偷地带走,寄养在父母家。然后,独自回到家中与丈夫继续抗争,直至对方同意离婚为止。
晴儿的遭遇让人感到心痛。从中我们也看到她因为缺少对自我的尊重,让她一度失去保护自己和女儿的勇气和能力。
不过所幸的是,最终她能够重新站起来为了自己和女儿去抗争。除了心理疗愈之外,她更需要懂得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和女儿的人身安全,尽早地从这段不幸的婚姻关系中解脱。
与人为善是一件好事,这个世界也鼓励与人为善。但是在面对来自他有的恶意与不公时,就应该拿出勇气来及时制止这种伤害性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