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标题,本科毕业后一直关注着一个叫“汴大青年”的微信公众号,或者也可以叫“P大青年”吧,上面经常会发一类叫“言己文”的文章,我对这种文章总是有些偏爱。所谓“言己”,大概都是些讲述自己的故事,文字朴素细腻,但是因为写出来不为华丽地抓人眼球,更像是和自己内心的一场对话,直触人心。这类文章在有写,一顿饺子,一碗面,或者是一场夜宵或者咖啡厅的聊天,形形色色的故事,洋洋洒洒地,或长或短地写上一篇。
我第一次自己写这样的文章,题材却是被种种诟病的中国足球,确实令人唏嘘。不过我也并不想触及这样的一个话题,而是写写自己和家乡球队的故事吧。写下来的冲动,是源于昨天自己家乡的第二支球队天津权健,从中甲升级到了中超,也就是从中国足球的二级联赛升入到了一级联赛。加上本来在中超的天津泰达,如果不出大的意外(比如降级),明年就能在中国的顶级联赛看到天津德比了。所谓德比,就是同一个城市两只球队之间的比赛,往往因为一山不容二虎,会变得火爆精彩。
说“看到”天津德比呢,其实并不恰当,因为我自己其实好多年没正式地看天津泰达或者权健的比赛了,只不过在周末的时候总会刷新闻关注一下。记得自己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泰达的比赛,基本是每场都会守在电视机前观看,而现在不看的原因,不得不说,是比赛的精彩程度大不如十几年前了。我也不是什么专业的球迷,战术呢也看不懂,但从场面和节奏上,我只是感觉,真是不如小时候看的激情澎湃了。
最早对于这支家乡球队的印记,大概还是上小学前了,应该是97,98年的样子,模模糊糊地记得有支球队叫做天津三星,应该是那时候的俱乐部还是三星而不是泰达赞助的缘故吧,那只球队,除了名字现在真是什么印象都没有了。上了小学后,球队大概就开始叫天津泰达了,这一叫得有了快二十年的光景,从那时候开始依稀对某些比赛有了印象。那时候的天津队,不是一只强队,但也不愁降级,总共十几只队伍的联赛,总能排在中游,一个赛季下来,经常是胜、负、平的场次差不多。虽然从来不能争冠,甚至连前五都没进过,不过我总觉得那个时候是这座城市对这支球队感情最深的时候。虽然一些弱队都会输,但是面对强队的时候,有时也能酣畅淋漓的大胜,比如大概01还是02年的时候,连续好几轮都以4:1或者4:2的比分大胜,而且赢得都是强队,那个夏天的那段时间,感觉整个城市都在谈论泰达。暑假的晚上,白天暑热刚消,每到周末,我记得我总是把家里的凉席铺在地上,抱个大西瓜,一边用勺子挖着吃一边看球。等到冬天的时候呢,我还记得有场比赛是打辽宁,在辽宁的主场,下着大雪,球在雪地上都不怎么滚的那种,一直到伤停补时都是天津队0:1落后,最后补时阶段扳平了比分,然后球员们在雪地里面庆祝。到今天,那样的大雪难见,那样的比赛也同样难见了。
球队认真努力地踢,球迷们看球也自然是风雨无阻。记得有一次冬天,也是小学的时候,好像楼里面停电了还是电视停信号了,我就一个人下午跑到了楼下卖大饼的简易房里面,那里用的可能是大锅盖的雷达收信号,所以不受影响,还能看比赛。我清晰地记得那个下午,卖饼的叔叔在边上擀面,我搬个小板凳坐他边上,守着一个小电视看一场京津德比,就是北京队和天津队的比赛,冬日下午的阳光透过小窗照进来暖暖的。然后那个年代网络也不发达,所以我总是央求爸爸妈妈在周一去买报纸,虽然比赛看了,还要一字一句地把报纸上和泰达有关的新闻读了,才算心满意足。
后来,03年的冬天,是最后一场中国足球甲级联赛,从那以后,就改名叫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了,就是现在的“中超”。那一年天津队踢得并不好,直到最后一场还在为“不降级”而奋斗,最后一场是和上海队踢。当时上海有两只球队,是积分榜的前两名。和天津踢最后一轮的那个队,需要赢下那场比赛才能夺冠,而泰达需要赢下那场比赛才可以留在中超,否则就降入二级联赛。那会自己家里还没暖气,还在生炉子,所以冬天特别冷,然后家里太冷洗不了澡,就去大澡堂洗,于是我就记得那场比赛是在家门口大澡堂里面看的,那场比赛的结果是天津队赢了,不过也是到补时的最后一分钟才进了锁定胜局的一球。当时澡堂子里面的人都欢呼起来了。我十分确信的是,那场比赛给这个城市喜爱这只球队的人们,带来的快乐能延续好久。
过了些年后,结局又是如何呢?那场比赛是假球,好几个国家队的球员,和一些金哨裁判,都为此做了几年的牢。要说对这只球队感情有多深呢,也不能说很深,过了多少年后知道这个结局的时候的我,至少是十分麻木的,并没有半点的被欺骗的伤心。这只球队,或许对那些球迷来说,只是当时生活的一小小方面的寄托,或者简单地说,一个快乐的源泉吧,并不会深究爱恨。要说这种感情有多浅呢,也不能说很淡,因为毕竟那么多年之后,自己虽然不看球了,还是会看新闻。就像无论下一步星球大战拍的多烂,美帝人民一家老少地还是会去看,不会那么地因为电影的好坏而伤心,而只是把它当成一种对过去的纪念,借此想想当年看上一部时候的自己。
再到后来,自己也上了中学,天津这只球队也在越变越好,逐渐变成一只强队了。在看球的时候,除了关注某一场比赛的胜利与失败,还会去看赛程、算积分,去算泰达最后能得第几。到了08-09年的时候开始,更是会关心泰达能不能代表中超去参加亚冠联赛,就是亚洲俱乐部之间的联赛。自己长大了,感兴趣的事情多了,对于这支球队也不会像小时候那么心心念了。不过每周日的比赛还是会守在电视机前看的,如果不需要上那些补习班的话。这时候看球变成了一种仪式性的,有规律的消遣,每周有那么两个小时可以不想学习,就盯着关注那个足球。从2010年开始,自己开始上大学了,就基本没怎么看过泰达的球,也就是刷刷新闻了,唯一的一场印象,或许是2011年吧,泰达打进了亚冠的16强,和一个同学在他的宿舍里面看了全场,好像是客场打全北现代。全场被压制,0:3完败,不过我们还是坚持看了全场,毕竟那场比赛,对于泰达球迷来说,太难得了,是空前的,从现在看来,也是绝后的,因为在那以后,泰达再也没什么机会在亚洲的平台上面展示自己了。
我一直不觉得自己是一个中国国足的球迷,但一直觉得自己是泰达的球迷。国足对我而言,和国家乒乓球队或者羽毛球队并没有什么情感差别。而对于泰达或者说天津的家乡球队来说,缺一直有着很强的归属感。现在自己留学他乡,看到周围美国人对于家乡篮球队或者橄榄球队的疯狂,这种归属感更加真切。带着乡音的加油声或者叫骂声,以及赛后的采访,当然,现在球员市场流通了,家乡球队里面本地球员自然是越来越少。
而如今回想起来,这只球队的另外一层意思呢,就是教会了小时候的我很多东西。就像身边的一个朋友解释高中的时候为什么很多周围的同学喜欢梁静茹的歌一样,他说梁静茹的歌,尤其是歌词,教会了情窦初开的中学生很多关于爱情的道理,在脑海里刻画出了对于这个概念的最初印象。这句话虽然戏谑,不过细细想来也有些道理。十几年前的那只泰达队,也教会了我很多什么叫不放弃,团队,胜利与失败,斗志这些东西。我小时候也没学音乐也没学美术,倒是看了很多各种各样的体育比赛,其实这些回想起来确实起到了一定塑造心灵的作用。说起了有些虚,这种塑造对于我而言,就像我对于这只球队的归属感一样,是真真切切的。生活抑或机械抑或汹涌地往前走,人们总是需要有一些塑造心灵的东西来陪伴,这也是我现在待在异国他乡的学校里面特别支持华人剧社和华人阿卡贝拉社团类似组织的原因。即使时间上再充实,没有这些东西,总感觉会在某些刹那感到特别的空虚。
说起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是我从来没在现场看过泰达队的比赛,小时候泰达的主场在民园体育场,后来挪到泰达大球场在开发区,印象里总觉得这些是个离家特别远的地方,纵是最近几年球队又挪回了市区,也没去现场看过。想想小时候守在电视机前看球的日子,也算是一场遥远的梦,没去现场,它就一直是一场梦。到近几年,比赛踢得越来越没激情,偶尔能赶上回家的周末,即使在电视机前,可能没过一会就翻到了其他的频道,也不愿意返回去,最多是终场前看一眼比分。我不知道这只球队,或者刚刚冲入中超的天津权健队,能存在多久。就像家乡城市里面的老建筑,或许在某一天终究难逃坍塌的命运,不过它还是会存在在这个城市人们的回忆里。如果真的还在真实生活中存在,比如小时候长大的胡同,人们还是会时不时地回来,和自己的朋友,家人,孩子说,“你看,这是我小时候长大的地方”,或者说,“你看,我小时候住这儿,已经拆了,盖了新的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