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参与的力量
对博客、微博、维基、搜索、创新、编程和网络组织的了解和应用,这些行为可以产生政治、文化和经济价值。
参与的力量在于和他人分享.
数字参与素养包含一系列的技能(说服、策展、讨论,以及最为重要的自我呈现),也包含多种参与方式,比如说给照片贴标签、收藏网站、编辑维基百科页面或者写博客。像其他的社会化媒体素养一样,培育参与素养除了需要个人具有某些技能,还需要一点儿社会化元素。垃圾识别的能力也很关键。有意识地参与也包括了解他人如何从你的无偿付出中获益,并且判断自己得到的回报价值几何。
数字文化领袖蒂姆·奥莱利的参与机制
上百万个人的参与行动就可以积累成一种参与文化
蒂姆·奥莱利,数字文化的领军人物,也是开源运动的最早组织者之一。
Napster服务的运作:用户通过Napster服务搜索音乐,然后可以从来自任何地方的其他Napster用户的电脑中复制音乐(Napster所做的就是将网上音乐分享者和搜索者联系在一起)。发起搜索的用户在搜索和下载文件时,将自己的音乐文件开放给其他Napster用户使用。
Web 2.0企业以++参与机制为基础++创造公共和私人价值。
参与文化的含义:1.与艺术表达和公民事务相比门槛较低。
2.鼓励和他人创造和分享作品。
3.存在某种非正式的师徒制,让最有经验的人把知识传授给新手。 4.成员认为他们的贡献是有意义的。
5.成员互相之间有一定的依存感。(至少关心他人对自己作品的看法。)
参与文化
人类学家瑞子的《和新媒体一起生活学习:数字青年计划发现的总结报告表明了数字媒体参与是新一代年轻人持续学习与取得成就的强大动力.在参与中学习知识与技巧,对社会作出贡献。
消费者正在变成专业消费(prosumers)者。
文化阻力(cultural resistance模型;文化阻力理论基本假设是,一般公民都被挡在文化生产和流通的过程之外。
友情驱动型参与的主要模式被孩子们称做闲逛(hanging out)。这是很多年轻人享受的相对无组织的即兴社交活动。
数字媒体技巧的实践和交换称为“胡闹”(messing around),即非正式、开玩笑似的交换粉丝视频等文化产品,例如宠物小精灵的秘籍。
“极客式闲逛”(geeking out)
参与技能:跃上参与幂律之巅
“参与的幂律”(博客和社会化媒体创业者罗斯·梅菲尔德最初提出这个概念)表明,你可以通过阅读、加标签、收藏、订阅、评论和分享来参与。(分享即参与)
个人主页上写新闻,需要把自己的文字写成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并使用特殊的文件传输协议(FTP指令上传文件然后需要通过telnet协议发送另一条指令.
博客的四种语言风格:过滤、连接、批评和倡议。也是四种基础角色和写博客的最简单方法。
我们可以在搜索感兴趣的东西时分享所找到的东西,选择最能启发自己的东西,然后向他人推荐,这就是过滤.
私人的声音是为了表达自我,而非启发读者讨论更大的主题。商业化的声音是为了制造一种效应,目的在于是销售商品或娱乐观众。公共的声音则介于两者之间,在真诚反映自身经验的同时和他人一起参与讨论公共话题的公共对话——罗森伯格称之为公开写作。
博客的“链接式写作”:迫使写作的人阅读(其他文章)时要认真,要带有批判性眼光,需要在行文时注意表达清晰、有说服力,面向更广的观众写作,并且链接到所表达的想法的来源。
内容策展:“为彼此筛选内容”
在网络世界,一些人的选择也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注意力的分配。这种网络行为被称为策展(curation),++策展是一种参与形式++。策展人(curator)即那些为彼此寻找和评价信息的网络参与者。
策展是一种参与行为,不管在那个社交平台,你的阅读,点赞,收藏不仅是“个人财产”,也可以是“公共财产”。可以作为一座桥,给他人提供他们所感兴趣的内容。
加标签也是一种参与行为,也是积聚与管理知识的方法.
贴标签和大众分类法的关键在于元数据的概念,即关于信息的信息。
“实时策展人的七大需求”
1.对集合的需求。能方便集合的策展工具,让策展像写博客一样简单。
2.对重新排序的需求。你会发现,信息的次序,或者信息向你流动的次序,通常不是你希望向公众展示信息的次序。把最重要的信息排好序是策展人提供的增值服务之一。
3.对分发信息的需求。策展工具越来越多地包含自动生成博客的功能,所以每一个集合会有一个网址。拥有网址才能被链接,链接是网络的结缔组织和社会通货。
4.对观点的需求。“现在我们有了由推文、YouTube视频、Flickr图片、Google Buzz对话和Facebook状态组成的集和。我们已经看到了一种新形式的出现,但我们还想要发表对这种新形式的观点。
5.对更新的需求。新闻报道和知识随着时间变化——其中一些内容变化得特别快。在追崇信息流和活动流的年代,策展好的集合也需要及时更新。
6.对邀请参与的需求。让读者评论你的博客。
7.对跟踪受众的需求。TweetMeme.com可以告诉你,你发布的推文和集合被转发了多少次,而谷歌分析可以提供整套跟踪工具。Goo.gl和bit.ly等短网址服务可以跟踪你的短链接被点击的次数。
优秀策展人的特质:
1.话题专家。这不仅需要详尽的知识,还需要对某个话题的强烈热情。
2.相关性。“这取决于对与话题的专业知识的了解,加上对所服务的受众的透彻理解。”
3.信任。古德简明扼要地指出,“持续的相关性”可以带来信任。所以,在传播不良信息、毁掉公众对你的信任之前,你要再三考虑。
策展的工作流程
找到切入点→筛选→搜索框架(建立控制面板)→主动出击(与相关人建立联系)→聚合→过滤→挑选新闻故事→验证→编辑→加入上下文→升华(己见)→加标题→来源→排序→组织(加标签)→更新(用RSS订阅起来)→展示→发布→反馈→监控→改良和进步。
社会化书签:能够存储某个网站连接、内容片段和他人的总结,并在书签上加多个关键词。以后需要用到某些信息时,可以用标签搜索这个标签集合。这样同一个文件放进无限个分类中。其也是deliciious.com的网络服务。
当上百万人添加标签时,类别就出现了。事物实体可以很轻易通过多个分类储存和发现——这种组织方式叫做“大众分类”(folksonomy)。
玩乐劳动:谁从你的参与中获利?
Twitter素养
Twitter每天都在验证着书本上的理论——这是参与媒体素养的必要基础。
让人们能够掌控某种技术的特征被称做这种技术的“可供性”(affordance)。比如,门把手是门的一个“可供性”,点击命令结构是图形用户界面的“可供性”。
第四章 社会数字指南:集体智慧的科学与艺术
1989年,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的物理学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提出“构建一个全球超文本空间,人们可以通过一个‘统一文档标志符’访问里面的任何信息”——————万维网。(始于1989年)
万维网思维和大规模协作带来的影响:
如何发现信息(谷歌的PageRank);
如何积累知识(维基百科(始于2001年));
如何科学研究(公民科学);
如何开发软件程序(开源Linux操作系统和全球用户数排名第二的Firefox火狐浏览器都是由开源社区完成的);
如何利用空余的计算能力研究(分布式计算);
如何娱乐(大规模多用户网络游戏);
如何解决难题(集体智慧);
如何产生新闻(公民新闻);
如何组织灾难救援(制作灾难地图和紧急集体响应);
如何组建社区(虚拟社区);
如何设计测试商业产品(众包)。
在集体行动中,我们需要区分3个经常提到的词语:协调(coordination)、合作(cooperation)和协作(collaboration)。
加拿大的韦恩·麦克菲尔(Wayne Macphail)教授:“跳舞需要协调,和同伴跳舞需要合作,和快闪族跳舞需要协作。
发短信约朋友出来吃饭,这是协调,把电脑的空余计算时间贡献到医学研究中,这是合作,如果你和3个朋友使用维基来做旅行计划或者策划革命,你们就在协作。
亚瑟·希梅尔曼(Arthur
Himmelman),希梅尔曼详细区分了交往、协调、合作、协作4个概念:
1.交往,最简单,不需冒很大风险和承担很多责任——递出名片、参加研讨会、在聊天室里闲聊或者评论博客。
2.协调,意味着所有参与方需要分享信息,并在共同利益下更正自己的行为。邻居需要协调好同时淹没稻田来控制害虫。如果邻居们没有同时淹没稻田,那害虫会迁移到附近干燥的田地上,威胁到整个地区的收成。协调需要比交往承担更多责任,不过没有合作来得多。
3.合作,希梅尔曼的定义是“交换信息、修正行动、为共同利益分享资源、达到共同目的”。
合作与协调的区别
合作比协调需要更多冒险和承诺,虽然合作也通常需要协调
从共同利益转变到共同目的需要从自利(参与方只考虑自身利益)转变为所有参与方有一致的共同目标。资源分享是重要的一步。修正行动需要参与方系统宏观上的改变,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协调。
希梅尔曼强调,建立信任,交流和明确寻求共同目的能让一个群体从交往到协调,最终到合作。
比如说虚拟社区是一种合作,但只有虚拟社区成员具有共同目标时,他们才在协作。
协作是集体行动中目标最为明确的。交往、协调、合作是协作的基石,再加上“交换信息,修正行为等等”,而且需要“通过分担风险和责任,分享资源和收益,为了共同利益增强他人能力,最终达到共同目标”。{15}人们协作的理由是,比起孤军奋战,协调、分享和注意共同目标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协作方制定共同目标、分担责任、戮力齐心、贡献资源,最终达成目标。
邓巴数:邓巴从36种类人猿外推出去,预测稳定的人类社会群体规模在147.8个左右——这个数字在村庄和部落社会的人口普查中一再出现,同时也差不多是基础军事单位的规模。
在网络生活方面,合作理论教会我们什么?
1.平衡惩罚和原谅。在认识新朋友、加入新群体时,第一步必须展现自己愿意合作。如果这个群体也愿意合作,你觉得这个群体值得信任,你们已经为未来的合作夺得先机。++如果这个群体一开始就不值得信任,那赶快收回你的信任,拒绝进一步合作,或者寻找下家。如果这个群体开始改变策略,重新寻求合作,那就继续合作++。这个策略叫“针锋相对”,在社会两难处境问题里这个策略很吃香。虽然这种策略不一定都能行得通,不过对网络生活相当有用。
2.公开奉献,不祈求或期待任何直接回报。发出寻求合作的信号可以吸引志同道合的人。这么做也能学到不少。
3.他人或者群体帮助了你的时候,要学会报答。
4.遇见陌生人时,寻求身份认同,寻找共同点并强调它们。
5.互相介绍朋友和网络以互惠互利。鼓励相互依存。
6.当出现社会两难处境阻碍进展时,构造集体行动的制度。留意一下奥斯特若姆的设计原则。
7.惩罚作弊行为,但不用太过分(恩斯特·费尔和西蒙·加士德的无私惩罚能够满足奥斯特若姆的分级制裁原则),尽量通过全社区成员的道德谴责来实施惩罚,而不是使用法律和警察。
在网络生活方面,我们能从协作理论学到什么?
在游戏世界(像魔兽世界)中各成员互相协作合作升级,练就协作思维,运用其中到网络协作之中。
在她的书《游戏改变世界》(Reality Is Broken: Why Games Make Us Better and How They Can Change the World)里,她写道:“我们生来具有发展出协作超能力的潜能,科学研究表明我们从童年开始就有能力和渴望去合作,去协调行动,并加强群组联系——换句话说,一起玩个好游戏。不过如果我们不去付出足够努力练习协作,就可能失去这种潜能。
麦戈尼格尔想出了一个协作超能力运作的模型:
优秀的协作者不会对Ping(通过电子形式联系)心存疑虑,并邀请他人一起合作。当然,在对的时间Ping对的人很重要……优秀的协作者脑内培养出一种协作雷达,或者第六感,用来寻找最适合完成某个特定的任务的协作者。要得到这种第六感,你需要有很强的人脉网
络,并对其他人做的事情,他们所在的位置,他们正在掌握什么技能保持最低程度的了解。最后,世上最优秀的协作者拥有一种超能力,我把它称做“洞烛先机”(emergensight),它是在混沌不堪的协作环境中生存的能力。
集体智慧:集体比任何个体都聪明
维基百科依靠集体智慧运行,需要每个有智慧的网民进行编辑,检查,监督,维护,合作来形成知识。这不需要特定的组织和规定,是发展中每个人自然而然所形成的行为规范,虽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遵守.
集体智慧可以是技能、理解和知识的集聚,每个人可以从积累下来的知识宝库中获取新知。但理解则需要交流、讨论、辩论和亲身体验。
科学——这种最强大的集体智慧——是否也能通过大规模协作来完成呢?
托马斯·马隆(Thomas Malone)是麻省理工斯隆商学院的管理学教授和麻省理工集体智慧中心(MIT Center of Collective
Intelligence)主任。他不仅努力探寻和应用集体智慧来增强商业管
理,也努力讨论恩格尔巴特等人预见到的复杂而紧急的大问题,比如说气候变化。该中心有一个项目是“气候联合实验室”(Climate
CoLab)。
这是一个网站,它“试图利用全球千万人的集体智慧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受到维基百科和Linux系统的灵感激发,气候联合实验室被视做一个全球性的网络论坛。人们可以创造、分析、选择解决气候变化的方案。”{29}联合实验室把3种工具组合在一起:开放建模用于建立预测解决方案的影响模型;大型议事室用于话题、立场和论据的讨论;群体决策则使用投票和评分系统来选择最令人信服的方案。该中心集中讨论了当前机构中协作的具体过程和原因,不仅包括商业管理,也注重研究测量集体智慧的指标。
万维网的发明加快了智能工具的发展,提升了它们的规模。莱维声称,现在我们可以随意使用数字工具来分享所见所得,把点滴贡献汇聚成知识宝库,这使得集体智慧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般智力”的测试标准,即个人在一系列的认知测试中的表现(智商),来预测他在其他认知任务中的表现。
集体智慧研究中心研究小组做了一项调查,将699人分成2~5人的小组,观察他们在解决问题、谈判、决策和头脑风暴任务中的集体表现。研究发现,根据小组在智商测试中的总体表现,能够预测该小组在和电脑玩跳棋等其他任务时的表现。研究人员还发现,小组的集体智商和每个成员的智商并无相关性,和最聪明的成员更没有关系。
对小组的集体智商有积极作用的特点包括:能够轮流发言,成员对社交暗示的敏感度以及女性的数目。当然,性别与社会协作有关系这一研究发现可能会激发更多研究。
虚拟社区:让心灵和思维联网
虚拟社区的定义是:一群见过面或素未谋面的人,通过BBS和网络分享文字想法。和其他社区一样,它是由一群遵守特定的软性社会契约,并且有共同兴趣的人组成的。
尽管人们可以同时属于网络和社区,但两者不是一个概念。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分享兴趣但不去建立人际关系。
在线社交网络和社区的区别在于成员关系的质量、连续性以及参与程度。归根结底,要看参与者是否互相关心,并愿意为对方付出。
网络礼仪。这是互联网的先锋们心领神会的一套礼仪准则,让大家压力更小,效率更高。首要的准则是加入前先浏览一下最近几天的新评论,初步了解这个博客圈子,了解聊天室或者BBS的作用。
好站点的成员会觉得他们整个群体拥有这个网站,而参加者就是传教士,这样可以促进群体的创意、实验、探索和友好精神,鼓励共同承担责任,一起创造更好的沟通途径。良性的网络讨论可以帮助网民走出被动消费他人提供的娱乐,让网民互相联系和互相娱乐;可以创造鼓励知识分享的礼物经济〔2〕;可以让个人看到聚沙成塔的重大意义,从而鼓励个人做出贡献,持续协作;良性的网络讨论还可以让新来的成员感到温馨友好,让做出贡献的人得到尊重,同时让以骚扰别人为乐的人自讨没趣。
电子公告牌系统(Bulletin Board System,英文缩写BBS)通过在计算机上运行服务软件,允许用户使用终端程序通过电话调制解调器拨号或者Internet来进行连接,执行下载数据或程序、上传数据、阅读新闻、与其它用户交换消息等功能。许多BBS由站长(通常被称为SYSOP-SYStem OPerator)业余维护,而另一些则提供收费服务。目前,有的时候BBS也泛指网络论坛或网络社群。
懂得如何成为一个社区和网络的优质成员可能为你敲开社交、支持、信息和沟通的大门,有时甚至可以救你一命。
众包:超级大规模协作
众包有多么全能:把大规模问题切分成小块,让网络志愿者的点滴贡献聚沙成塔。
格雷的失踪--亚马逊的工程师将照片切分成50万份,通过亚马逊的“Mechanical Turk”引擎让12000名网络志愿者查看图片,帮忙搜索格雷。
方兴未艾的“公民科学”不仅是通过众包收集分析数据,也预示着一个全新规模的科学创业时代的到来,全体科学知识创造者通过移动设备就可以开始研究。企业正在邀请顾客帮忙设计产品;记者、活动家和创业家也正在探寻“众筹”(crowdfunding)”的模式。
无论你是打算把计算机的计算力或把自己的脑力贡献到众包项目中,还是希望找到办法把自己的任务众包出去,了解众包领域里正不断出现的创新应该会很有启发,这让你参与大规模协作时更有把握。你可以开始尝试帮助科学家认识宇宙,或者帮助生物医学研究人员寻找治疗致命疾病的良方。参与时学到的东西也能让你准备好另起炉灶。总有一天你会运用自己的能力创立众包项目,去治疗疾病、创造财富,或者资助创意项目或人道主义项目。
众包的关键原理是分布式计算。
众包最初是因为美国纳税人不愿意资助“寻找外星智能生命(SETI)”的计划。射电天文望远镜从外太空接收信号,并记录下来,然后寻找地外智能生命的程序开始寻找可能来自其他智能生命的信号模式。由于信号数据量巨大却缺乏公共资金支持和计算能力的支持,SETI研究人员因此想到一个伟大的点子。他们做了一个名为“SETI@home”的屏幕保护程序,志愿者可以把这个程序下载到笔记本或者台式电脑上。{43}如果志愿者的电脑有空闲的计算时间,它不会进入睡眠模式,而是开始下载一组SETI数据,并且运行模式识别程序分析数据,最后把结果送回SETI@home计划的服务器。不过目前为止,该项目尚未检测到任何异常的信号。在美国IT巨头IBM和日本巨头富士通竞争开发最强大的超级电脑的同时,几百万SETI@home的志愿者已经将他们远远抛在后面,他们计算能力的总和已经超过每秒20万亿次浮点运算。
Folding@home项目,帮助生物医学研究人员探索蛋白质折叠之谜。蛋白质是复杂的分子,执行着DNA编码的指令,让生物机体正常运作。这些蛋白质分子的三维结构决定了它们的生物活性。然而折叠的方式恒河沙数,列举他们需要庞大的计算能力。当Folding的一个游戏版本Foldit出现在联网的索尼家用游戏机Playstation 3上面时,用来解决蛋白质折叠问题的计算能力突破了每秒千万亿次大关。
“星系动物园”(Galaxy Zoo)项目为此招募业余天文学家来完成任务。志愿者注册之后,首先会看到一份简短的指南。接着他们会看到真实星系的图像,然后会有弹窗跳出,显示问题:这个星系是平坦和椭圆的吗?每帧星系图像都会经过10个不同志愿者的审视,如果80%的志愿者都同意某种分类,这条分类记录就会写入数据库。 Zooniverse.org主持了“行星猎手项目”(Planet Hunter)、“银河计划”(The Milky Way Project)、“老天气计划”(Old Weather)(用以恢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国皇家海军的气象观测记录)、“太阳风暴观察项目”(Solar Storm Watch)以及“月球公园项目”(Moon
Zoo)。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则召集志愿者来为火星上的环形山计数。
“基因地图注解者”(Gene Map Annotator)和“生化反应路径分析器”(Pathway Profiler)的管理人员舍弃现有的毛病百出的数据库软件,把数据放到便于编辑的维基页面上,这样就创造出一个促进集体行动的科学机制,让分析基因和表达数据变得简单。
应急服务也在利用众包:“灾难维基”(CrisisWiki)是一个可以编辑的灾难应急资源目录,它受“飓风维基”(HurricaneWiki)和东南亚地震海啸博客启发而建立2007年,肯尼亚总统选举之后的暴力促使政治活动人士建立一个平台,让目击者通过短信和电子邮件报告暴力事件,并第一时间显示到谷歌地图上——这开拓了全新的“地图政治运动”(maptivism)领域。“Ushahidi”(斯瓦希里语,意为见证和目击)接着建立了“Crowdmap”平台,实现了灾难信息的众包,这在2010年海地地震和一个月之后的智利地震中派上用场。2011年,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地震时,Ushahidi Crowdmap系统为灾民们指明了食物、水源、厕所和医疗的位置。
伦敦经济学院的夏尔马(Sharma)最近把让众包项目成功的要素总结如下:
1.要有远景和策略。就和玩家希望参与“史诗般的任务”一样,需要让参与者觉得众包项目意义重大,从内心敬畏其目标。参与众包的人们必须觉得这件事重大,有前景。
2.人力资本。把一大群拥有各种不同技术、能力和素养的人们吸引进来是一大关键。诸如“星系动物园项目”需要一些事前的训练。
3.基础设施。如果没有社会前景,就不能吸引到足够数量的志愿者,但是基础设施也必不可少,移动通讯和网络工具的组合让人们易于贡献,并把贡献积累起来。
4.联系和信任。排行榜(展示杰出成员的名字)、成员之间的顺畅沟通、人群和意见领袖的认可,这些条件让协作顺畅。和eBay交易时一样,信誉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5.外界环境。有没有控制敌对行为的规则?这个经济环境是否鼓励创业者?当地有没有救灾和发展的需要?外界条件可能改变一切,深刻影响众包项目的成败。
6.人群的动机调控。需要考虑,有多少志愿者和项目资助者的意愿一致并且拥有共同的价值取向。
社会化生产
1991年,林纳斯·托瓦兹(Linus Torvalds)还只是个22岁的程序员,他在Usenet全球网络论坛系统上发了个帖子。他想编写一个适用于个人电脑的Unix操作系统版本,询问其他程序员是否愿意帮助他。这个简单的请求最终造就了自由开源的Linux操作系统。Linux完全免费,且用户可以随意修改,而全球的社区志愿者可以共同开发。(所谓“自由”,指免费和民主自由;所谓“开源”,指源代码可以公开让所有程序员检查和修改,而源代码是一系列人类可读的程序指令,Linux依赖于源代码运行。)成千上万的程序员互不相识(至少一开始是那样),他们来自全球几十个国家,在通常企业的管理框架之外工作,也没有经济回报,但他们共同创立的软件挑战着微软的统治。
Linux是一种自由和开放源代码的类UNIX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的内核由林纳斯·托瓦兹在1991年10月5日首次发布。在加上用户空间的应用程序之后,成为Linux操作系统。Linux也是自由软件和开放源代码软件发展中最著名的例子。只要遵循GNU通用公共许可证,任何个人和机构都可以自由地使用Linux的所有底层源代码,也可以自由地修改和再发布。大多数Linux系统还包括了像提供GUI界面的X Window之类的程序。除了一部分专家之外,大多数人都是直接使用Linux发布版,而不是自己选择每一样组件或自行设置。 以后借助于Internet网络,并通过全世界各地计算机爱好者的共同努力,已成为今天世界上使用最多的一种UNIX 类操作系统,并且使用人数还在迅猛增长。
UNIX,是一个强大的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支持多种处理器架构,最早由KenThompson、DennisRitchie和DouglasMcIlroy于1969年在AT&T的贝尔实验室开发。
布莱恩·贝伦多夫(Brian Behlendorf)组织程序员建立一个自由开源的网页服务器。网页服务器是一套软件,它让电脑变成万维网节点,同时向万维网发布网页。贝伦多夫担心微软会垄断网页服务器市场,因此,他和志愿者们成立了非正式的联盟,创造了Apache网页服务器。如今60%网站都在使用它。另一个自由开源志愿项目火狐浏览器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网页浏览器。
有3种原因使共同对等开发的生产方式出现:第一,电脑已经变得非常便宜,同时又是强大的生产工具,可以生产很多特别的商品,比如说,知识、新闻、娱乐、教育、软件等知识密集型产品;第二,全球化的网络能够以高效而成本低廉的方式配置劳动力,并实现知识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分配;第三,生产和分配的方式不再掌控在资本家手里,工人本身就拥有这些生产方式。
韦伯归纳了参与开源软件开发程序员的8个大致的行动准则:“让项目充满乐趣,确保能够实施;搔到痒处;把重复开发的次数降到最低;尽量通过并行工序解决问题;利用大数定律的好处;把工作都记录下来;及早发布,经常发布;多多讨论。”“让项目充满乐趣”和麦戈尼格尔设计游戏的原则一致:让人们感到敬畏和惊奇,有一个崇高的目标。挑战微软或者为地球上所有人创造免费的百科全书的确非常有意思,也能够唤起一些人的敬畏和惊奇。
所谓“搔到痒处”也值得一提。如果我是个程序员,公司突然叫我安装一个新打印机,但是Linux操作系统里没有对应的驱动程序,我就要自己写一个。我可能会把驱动程序上传到公共代码库中,这样,往后打印机公司修改硬件的时候,就有整个社区的程序员来帮我修正驱动程序了。我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在社区里的声望。此外,我还发出信号,表示我自己有空闲时间和能力去完成类似任务,从而找到潜在的协作者。
根据韦伯的说法,“分布式创新”的过程有4个组织原则,即“放手让人们去尝试;让信息能互相发现;让信息形成结构,容易和其他信息组合;创造一个管理系统让这个过程持续发展”。
维基协作
吉米·威尔士(Jimmy Wales)与吉米·威尔士(Jimmy Wales)2001年1月15日创建维基百科
1995年,沃德·坎宁安(Ward
Cunningham)创造了这种可以快速编辑的页面(夏威夷语中“维基”意思是快)。
维基的技术实现:所有草稿都会被保留,点下鼠标就能回到任意一个草稿版本。每回页面被更改,新的草稿就被创建出来,而先前的版本则被自动保存。历史修改日志是只读的,点一下“修改历史”就能看到所有历史版本,并且页面会自动以高亮显示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维基的每一页上,除了“修改历史”和“编辑”按钮之外,还设有一个讨论页,编辑们可以在这里探讨甚至辩论编辑的最佳流程。
便捷的编辑、被保留的历史版本,灵便的比较和撤销功能,以及讨论页等技术能力同社区组织的规则、习俗、社会契约和公约联合在一起,成功造就了维基百科和其他维基社区。
维基政府:2007年,新西兰市民使用维基来为新的国会法案建言献策,建议内容涉及一项重要的治安法律。2008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市议会建立了“墨尔本的未来”维基页面(Future Melbourne wiki)。美国纽约法律学院教授贝斯·诺韦克(Beth Noveck)撰文提出“协作治理”,即让大众分担信息收集和决策等过程的责任,把群众专家的专业技术和专业决策者的法律规范联合起来。一旦建立联系,许多专家可以同需要专业意见的决策者分享知识。
诺韦克提出了“分布式审议专利”(peer-to-patent)的设想,即通过众包的方式处理专利申请,创建类似维基百科的社区来管理申请过程,专业技术的人员可以毛遂自荐,评论和注释专利申请文件,为专利官员提供意见。
维基百科可能被恶意破坏或添加不准确的信息网一样,质量良莠不齐,真假莫辨,读者得自行决定是否可信。然而,和万维网一样,维基百科也有一套让读者去伪存真的工具。看看修改历史页面就知道哪些编辑影响最大;要看这些编辑写过多少维基页面、其中又有多少被社区投票加精,也是很容易的。编辑的个人页面上会显示其参与的讨论的质量,这也能反映这个编辑是否可靠。还有前面提到的WikiTrust和Wiki-Watch等工具,它们也能帮你找到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