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至今,不少人都追求成为圣人,视其为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
为了成为圣人,这些人不惜倾尽所有,然而在庄子看来,追求成为圣人是一种错。
他为什么这样说呢?
在《庄子·马蹄》写道,马在陆地上生活,饿了就吃草,渴了就喝水,高兴时就交颈互相摩擦,愤怒时则分背相踢。马的智商不过如此,但自从人类给他装上了很多东西,利用来他来做马车拉人,这导致马开始学会了:破坏车身;曲着脖子来挣脱马箍;咬烂车帘;诡诈地吐掉被安装在自己嘴里的金属圈;偷偷地咬断缰绳等。可以说,马之所以心智和神态变得像个强盗一样,是人类作为伯乐的罪过。
在上古赫胥氏的时代,人民安居而不知道要刻意有所作为;行动而不知道要刻意达到某些目的;食但求饱而不知道挑三拣四,每天和邻里玩成一片,而不知道要刻意得到什么利益;吃饱后畅快出游,乐在其中。这是人民所能享受到的快乐。
但是,自从天下开始推举聪明绝顶的“圣人”后,这些所谓的“圣人”,一定要使用娇柔做作的礼乐来指正所有人的言行举止,一定要标榜高不可及的“仁义”来令天下人都臣服。民众因此开始追求要变得聪明过人,开始追逐私利,却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停下来。这就是所谓的“圣人”的过错。
从上面的内容你可以看到:人本来都很淳朴,但是经过所谓“圣人”的教化,反而丧失了原来的淳朴。
在丧失了淳朴后,人开始变得复杂,变得工于心计,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
更可恨的是,很多人不但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反而高举“圣人”的旗帜,也想加入圣人的行列。
这些想成为圣人的人,真的能变成圣人吗?
由于一些所谓的“圣贤”给“圣人”定的条条框框实在是太多、要求苛刻到基本上没有人能成为圣人。
无奈之下,这些想成为圣人、却做不到的人,只能装成圣人的样子。
然而,他们越装越虚伪,失去了真实的自我,这与追求返璞归真的人之道刚好是相背而驰的。
可以说,世上本无圣人,追求成为圣人的多了,于是便有了圣人。
可是这种建立在人幻想出来的完美状态的圣人,在世间根本不存在。
毕竟人本来就是不完美的,非要强行说完美,这本身就离完美相差十万八千里了。
不强求完美,不强求成为圣人,才是真正的顺应人性的自然之道!
对于是否要追求成为圣人,你的看法是怎样的呢?欢迎在下面留言和我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