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从商业界学到的法则,而且是极有价值的一条。优秀的经理总是很注重设定目标,并朝目标努力前进。毫无疑问,这绝对是正确的做法。如果老板告诉你:“销售量要再高一点!”你可能会很困惑。因为老板没有给出具体的目标,所以你不知道这个月你努力提高10%的销售量,会让老板失望还是惊喜。不过你大概也知道,老板自己其实也没什么概念,否则他就会很清楚地告诉你:“你要增加10%的销售额!”
所以,我们从工作中了解到,清晰的目标会增强我们办事的效率,因为你知道老板的期望是什么,而且会感受到老板在意自己的工作表现。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你或许应该这样对孩子说“把房间弄整齐一点”“要经常清理兔笼”“不要花那么多时间玩电脑”,等等。
但是这种语气可以吗?不可以,这样说会让孩子觉得你其实并不像你所说的那么在意。现在我要考考你,以下哪种说法听起来比较有说服力:1.不要花太多时间玩电脑;2.你每天可以有2个小时的时间玩电脑。哪一种说法比较容易让孩子明白你的意思?
仔细想一想,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有时候我们的态度的确不够认真;有时候我们也确实没有停下来想想孩子是否明白我们话中的含意。例如,“要经常清理兔笼”这句话对父母来说意思十分清晰,但是孩子听完可能就有些困惑。这是表示要一个星期清理一次,还是一个月清理一次呢?是一个星期换两次草料,还是每两个星期换一次垫底的木屑呢?所以,如果你想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按你的要求做,那么你就要把话说清楚。有一次我让孩子整理她的房间。那天我上楼去,发现她的房间还是一团乱麻,跟没整理一个样儿。我因此就想惩罚她。孩子很伤心,她说:“但是我已经清理了啊,你看!”我朝她指的方向看了一下,地上的东西确实都捡起来了……但也就仅此而已。这时我才明白,是我提前没和孩子交代清楚,所以她才不知道该怎样整理房间,的确是我错怪孩子了。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才真正理解了这条法则。
有时候我们也确实没有停下来想想孩子是否明白我们话中的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