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读了《加速》这本书的第九章知识与信息的区别,突然产生了三个想法,分享一下。
信息爆炸的时代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多的你都看不过来。举个例子,《翟天临学术造假》今天搜索了一下,发现有约两百八十五万个文章写这件事情。这只是一个翟天临,最近热的事情,还有《三全水饺与猪瘟》《赵薇情人节晒照》《尼日利亚大选推迟》,如果我们对这些信息都去关注一下,那我们的人生应该就差不多了。
这么多的信息,我们到底要不要去看呢?要怎么看呢?这就要思考一个问题,这些信息,对我们来说,是信息,还是知识呢?
个性化的知识
在上大学的时候,我的老师特别喜欢看财经类的新闻,每次当我也效仿我的老师的时候,我都会被制止,没事好好去学习你的专业课去,这个不着急看。若干年后,我才理解老师的苦心。今天我们就拿翟天临学术造假的事情来去做个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看,大家都是如何把这个信息转换成了知识的。第一类,专门去研究明星的八卦的,例如,有一个作者写了一篇文章,吸引了我,讲了明星都有哪几种谎言被揭穿:好老公\老婆、公益人士,然后新增了一个学霸。第二类,公关公司。根据小道消息,翟天临这个事件引发了很多娱乐公司的危机,学术造假的艺人看来不占少数,那怎么办呢?为了避免对于企业的影响,公关公司出了一套方法,进行了变现。第三类,社会学家。有社会学家说了一下,学术造假为什么在中国如此盛行,其他的国家的现状如何,是如何处理的……
还有很多的人也都把翟天临这个事情转化成知识了,好比我,我就不去一一的讲了,但我们应该可以发现第一个共性,每个人对于这个信息的处理是不同的,换句话说,知识是个性化的,同样一个信息,对于每个人的价值和使用是不同的。所以,请你思考,这个信息对你来说,有价值吗?你要如何去使用他呢?
信息转化成知识需要底层知识
当我们去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会调用大量的,自己过往学过的底层知识。如果我们没有相关的底层知识,或者说,我们的底层知识暂时不能够去解码今天的信息,那这个信息就是个信息,是不能转化成知识的。
举个例子,当看到了翟天临学术造假这件事情的时候,一些对于教育体制有研究的学者们看到的信息非常可能是知名高校学术造假或者是明星学术造假。这个时候社会学家就会调用他过往的知识:例如,什么是学术造假,学术造假如何去判断,翟天临属于学术作假吗?翟天临的学术造假在国内属于普遍的现象吗?是没有被公布,还是不存在呢?名校(明星)学术造假的现状是什么情况?……其实,上面的这些问题,这个学者早就研究过了,并且有了一定的认知,翟天临的事件,对于这些学者来说,是调用了他们的底层知识,并且这个信息成功的帮助他们丰富、完善了自己对于学术造假这个知识体系的认知。
所以,我们还要思考一下,我们现在的底层知识有哪些呢?哪些可以和翟天临事件合作呢?
知识是有价值的
我对于知识的理解,是有价值甚至是有价格的。举个例子,最直观的,就是上面的公关公司,当了解到了翟天临事件之后,可以使用自己的底层知识为更多的娱乐公司去服务,这个信息对于他们来讲,就是知识。对于娱乐记者,翟天临事件这个信息也是知识,他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底层知识去写出有吸引力和阅读量的报道。对于研究教育课题的学者,这个也是知识,翟天临事件他们可以运用自己的底层知识去解释去阐述中国的学历教育的问题……
也可能这个价值不好衡量,但翟天临的这个事情,我可以写成案例,放到我以后的课程里可以作为一个案例,虽然不好衡量,但是我个人可以去判断,这个对于我来说是有价值的。也可能会有翟天临的黑粉,他们会聚集在一起攻击翟天临,如果每次攻击翟,大家都能感觉到高兴,心情愉快,那我觉得这个也算是知识,因为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也是有价值的。或者,夸张的说,每次你听老子的道德经,你都能睡着,那我觉得老子的道德经,对你来说也是有价值的,也算是知识,只不过是睡眠知识。
信息转换成知识的选择
说到这里,可能有的伙伴会想,那照你这么说,任何信息,我都可以变成自己的知识。也可以这么说,但每个人的一天就24小时,我们即便要选择把信息变成知识,也要选择那些价值高的。换句话说,同样的信息转化成知识,到底会耗费我们多长时间,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价值,这个我们自己是可以判断的;如果我们觉得这个信息比那个信息转化的价值大,那我们就可以选择将这个信息转化成价值。
既然有选择,有预测,就要有复盘,看看我们的预测是否正确。如果正确,思考方法,如何保持;如果有问题,那我们就要吸取经验教训,找到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今天我们主要讲了知识和信息的区别,如果要想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首先,我们就是要能够分清楚,到底什么是知识,以及如何去选择自己的知识体系,最终给自己带来更大的价值。
如果一会您看完这个文章,您觉得对您有帮助,也想请您帮助我一下。
1、您身边一定有需要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的朋友,请您将这个文章转发给他;
2、在文章的底部,可以打赏或者点个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