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规模大且利润率低的生鲜配送而言,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成本依然可以降低。希望未来机器人、自动化、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把成本降低,对于提高零售企业的盈利能力极其重要。
供应链的低效和浪费是重大的机会。大家慢慢开始考虑C2M,让消费者看到生产过程,并可追溯到上游的制造业。但在农业方面还是很落后的,例如天气对农产品的产量、标准化影响很难预估,也因此带来大量损耗。所以,如果人工智能能从供应链上游解决浪费,可能是一个很大的商业机会。例如结合天气和土壤状况进行生产模拟,使需求与生产同步。
中长期的技术可以赋能消费者,也能带来市场的变化。例如,以前习惯去菜市场的人,有了5G或以上的网络,就可以在家远程挑选菜品。先进的卫星或微型卫星图像传输,在上游供应链可以实现更准确的预测。
可再生能源非常重要。软银孙正义投资了很多可再生能源,他说有一天一定会看到,可再生能源几乎是零成本的,那时行业会有很大破局。
其中之一是温室种植,温室种植可以把上游农业供应链损耗降到很小,很多不可以种植的农地也可以变成农地。目前温室种植70%或更高的成本是能源,如果能源成本降到1/4,可标准化的农产品会增加很多。
当可再生能源成本很低的时候,能够加速实现自动化、电动车配送和全自动或半自动的冷链,加上智能前置仓,生鲜零售的运营和配送成本会马上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