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这篇文章,我是在放学后回家的公共汽车上读完的,傍晚高峰时的公车上人很多,很杂,很乱,操着各种口音的人闹哄哄地吵着,混着的还有汽车发动机的声音以及从四面八方飘进来的喇叭声。这个氛围的的确确与那座寂静的茶峒边城格格不入,与沈从文先生笔下的世界截然不同。
坐到最后一排的角落里,带上了耳机,多多少少与那些声音隔开了一些,翻开书,《边城》是我所买的《沈从文集》中最后的一篇。碧溪岨很美,茶峒小镇甚至有一些梦幻,像《桃花源记》中的地方,人们依靠着深山翠水生活着,明净的风光也教化了这里淳朴的民风,人们虽说不上十分富有,却也不会像《泥涂》中的人一样每天只得奔波于生计,被生活所累。抬头看着一整条街的车水马龙熙熙攘攘,那座水镇,“一切总永远那么寂静,所有人民每个日子都在这种不可形容的单纯寂寞里过去”,未尝不是令人有些小小的羡慕。
镇中的人也会有烦恼,所恼的事情与我们一样,爱恨别离;但这种烦恼也与我们的有所不同,似乎都是从山水当中生发出来的,解决的方式也大多靠着这绕城的山水,靠着一种浪漫的氛围。
比如大老二老发现两个人同时爱上了翠翠,便决定用唱山歌的方式,每晚轮流唱,看翠翠在谁唱歌时会从房间出来。刚读到这种方法的时候,我认为它实在不怎么高明,甚至有一些草率,三个人的终身大事,怎能仅凭歌声的好坏而定?但这就是茶峒人的生活方式,平淡中透着最深沉真挚的情感,这就是边城中人的浪漫。
还有一个例子,傩送二老在得碾坊与得渡船二者之间徘徊,碾坊是什么呢,对于二老来说意味着富足的生活;那渡船呢,意味着真正爱的姑娘和随之而来的对于大哥的愧疚,虽然天保的死确确实实与这场爱情纠葛没有什么关系,但之前的一系列事情绞着天保的离去汇成一把利剑,将顺顺一家与老船夫一家隔开了很远。当想得到的与真正能得到的成为不同的两者,傩送最终选择了离开,选择了“明天”回来,这种看似是逃避的方式也夹在着镇中人对浪漫的追求。
后来读沈从文先生的《扇陀》《爱欲》等文章,都是写金狼旅店的傍晚,人们围坐在火炉一旁各自说着各自从四面八方听闻的传说。这些故事,有的处在一个完全架空的时代,是一个神话;也有像《边城》,从乡村生活中取景,和当时的时代紧密相连。他们无不与我们的生活很远,充满了浪漫的色彩,而沈从文也喜欢这种浪漫。因为浪漫中往往必须的,是人的善良与爱,这也是先生想要赞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