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阅读造海

图片发自简书App


开学两个月了,《日有所诵》第二册滚熟了,转到《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第三本。

其中的《笠翁对韵》,读起来不难,因为压韵且有节奏,但理解不易,每一句话背后都有漫长的故事和传说。可如果只满足于读诵,孩子没有基本的理解,那样没多大意思和意义的。

比如“志和宅,博望槎,秋实对春华”。

读本中配有博望槎的传说及插图,请詹嘉旭读给大家听。让学生边听边看图,知道“槎”即木筏。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正讲木筏呢,詹嘉旭举手:是不是因为这个传说,人们才认为从黄河可以到银河?

你联想到什么?我追问。

小詹同学有点忸怩,一时忘记了。

《浪淘沙》。江林晨说。

全班一起背起来。一年级时,已利用晨读,基本熟读理解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直到牵牛织女家。

刘禹锡《浪淘沙》与这个传说是否有文学史上的传承关系,我们无法考证。但孩子仅仅凭着直觉和联想,就能走到这一步,真的是不可小觑!

但前提是:大阅读,才能形成智慧之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