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是科技方面慢很多拍的人。当流行用QQ时,我还在用传统座机电话,当我用QQ时候,周围已经开始流行用手机。当同学都用人人网时候,我还在发手机传统短信。大学里都手机电脑上网时候,我还去学校报刊亭买报纸看,室友笑我是古代穿越过来的。我在香港餐厅做暑期工时候客户问我”wifi"是什么意思,我一脸懵。工作后开始注册微信了,也用的少。微信头像都是朋友提醒我换我才换的。
社交和工作让我变得频繁使用微信,发朋友圈,再后来又有了小红书、抖音和B站、油管,我也同样陷入了信息的洪流之中。前两个礼拜刷到了美国部分人群已经开始逐步用回“老人机”,只是发短信打电话不上网。从古代的飞鸽传书到如今的一部智能手机走天下,害怕手机丢失害怕手机没电就像恐惧贫穷一样。我的父母六十多才开始学会用智能手机,慢是慢了点,可他们精神世界更纯粹,他们的心没有被一部手机捆绑。他们可以做到吃饭时候吃饭,睡觉时候睡觉,工作时候工作。他们的心神是合一的。他们有着我没有的专注度和精气神。
袁道长说:“我们不缺乏信息。我们缺乏分辨的智慧” ,我很赞同。很多时候我们的眼睛被网络世界里的色彩缤纷绑架了,实际上却跟我们身心灵的安静无关。为什么越来愈多人选择去辟谷道观,就是想通过一个环境来约束自己重新审视自己,从0增大到100,再从100降为0。高科技带来太多的便利和影响力,也带来太多对我们身心的伤害,这种伤害不是立竿见影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需要有另一个我跳出来去提醒自己,每天都要有固定时间完全脱离网络。安安静静不被打扰,好好去跟自己的脑袋和心灵相处。
如果发短信拍视频拍照片不再免费,我还有那么强的倾诉欲吗?那些你认为一定要输出表达的东西还有那么必要去输出表达吗?这些又占了多少大脑的内存?最后让自己莫名疲惫,大脑down机?
“人能常清静 ,天地悉皆归”,意思是人如果能够经常保持清静,一切天地万物,就全部归纳在人的本性之中。人只有足够心平气和精神内收,才能够感知天地。《清静经》里有这样一段话:“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修行的重点是修心。常常内观自己的状态,而要守好心,更需要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去练习屏蔽力。智能手机中各大APP本是用来服务于生活,而非让自己被绑架。费用让人们会更谨慎使用频率,降低依赖对智能手机程度。收费只是用来规范使用频率的一种形式,最重要的还是人大脑要有足够强大主动自我控制意识。
多内观,常清静,《哈佛幸福课》主讲教授对于自己的家庭生说就是固定时间使用手机,早上也不用智能手机作闹铃,让传统闹铃来提醒起床。会自动把手机放得离自己卧室远一点。带孩子们脱离网络玩一些家庭活动。这些都是有效的物理隔离方法。不妨借鉴一下。当我们害怕错过任何信息或忍不住刷短视频时候,脑海里设置一个warming: 我本具足,无需向外求。另外就是提醒自己拥有的已经足够,所需要的都已经在自己之内了。放下脑海里对向外世界的观望,去珍惜阳光空气和亲近关系里的友善,去感受平日生活里的小美好。去写感恩日记,记录每件美好的小事都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