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贴身陪读,三周过去了。
一个字“累”,两个字“疲惫”,三个字
“常崩溃”,四个字“身心俱废”……
话虽如此,日子还要继续,人生还要前行……
一边崩溃,一边治愈,一边前行,或许这就是一个成年人最基本的素养吧!
(一)
孩子今年初三,本来读的就是寄宿学校。
当初听说这学校升学率高,教学好,咬着牙,花了重金,终于挤了进来。
憧憬是美好的,现实是无奈的。
光阴似箭,初一,初二,仿佛一眨眼就过去了。
过去的两年,除了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叛逆的越来厉害,成绩仿佛没有太多提升改变……
上个月他回来说想要走读。当时一听懵了:学校早上6:50进教室,晚上十点下自习,走读的意义,回去睡个觉?
孩子说走读,晚上回去可以加会班,周末不用再来去花四个小时回家返校路上。
貌似有道理,脑中纠结了几天,最终还是确定陪读,在他附近租好了房,举家迁移。
第一周,如他希望的那样,每天晚上12点钟过才熄灯,早上闹铃一响,我像弹簧一样反弹起来,昏昏的大脑,睁不开的双眼,迷迷糊糊做完早饭吃完,卡着时间,骑着小毛驴,飞奔向学校……
这样持续了一周,我感觉自己被掏空,走路发飘……
实在受不了了,给孩子说晚上还是11点睡吧,必竟在学校十点半熄灯,就算他们聊会天,到11点也就睡了。
毕竟白天上课效率,才是决定学习成绩的最主要因素,晚上熬太久,白天效率不高,得不偿失呀……
可孩子有点倔强,思维就像一条射线,单纯,执着,固执,锋利,没有商量的余地……
但是这身体确实受不了!
第二周又在熬夜12点和偶尔12点前睡觉间徘徊了一周,感觉身心都要报废,再不能这样下去了!
终于,我决定用一个策略,晚上11点熄灯!他再墨迹下,11点半左右也基本可以躺下了……
第三周基本在11点半左右躺下,身心的疲惫度,比前两周要稍好一点点。毕竟在这之前,我都是晚上最迟十点半准时入睡的。
回想起这些,应证了“实践出真知”,再就是“因人而异”。
确定租房之前,听以前的一个同事说,他儿子去年初三毕业,也是靠临中考之前,晚上加班12点,突击猛补,中考提了100多分,不过他和他儿子长的都挺结实,我家孩子比较轻瘦,我感觉长期这样肯定是受不了的……
另一个晚上不想让熬太晚的原因是,他效率不太高,人还没有充分觉醒,搭上宝贝的休息时间,收效甚微。
我感觉还是慢慢来,先花一段时间,让他身体调养好一下,顺便让他感知一下时间紧迫!好比现在晚上回来,最多只有半个小时,你要想有多的收货,只能提高效率!而不是像前两周,总觉得时间够多,慢慢墨迹!
(二)
在学习方面,孩子在形式上,是很喜人的。争分夺秒,废寝忘食,可结果却不忍直视。
说我没上班有时间,白天给我安排看他课本和试卷,晚上回来给他讲错题。
可他基础太薄,一般讲个两个都讲不动了,时间也就到了。可晚上回来依然会问我,今天又看了多少。看完一两套卷子,还嫌我看的少,一脸的嫌弃!
道理也讲不通,我内心崩溃至及,脸上却要云淡风轻。
在看那些错题,有的是基础知识,超级简单。他居然写错!和上课没听讲,有啥区别!
(三)
近三周的贴身陪读,发现了很多孩子身上的问题,也更加清晰的认识了我自己。
这些问题,都是曾经过往和现在的我的问题影子或直接映射。
自己这么平凡,凭什么要求孩子在各方面都出类拔萃呢?谢谢孩子,让我更加看清自己,认知觉醒!
和很多父母一样,从小都对孩子寄以厚望,以为他是天才,以为他了不起,可以985,或者211,至少一本……时过境迁,沧海桑田,终于发现他只是个普通人!
接受孩子的平凡,是我们多数为人父母一生的必修课。
教育的本质,就是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他登上属于自己的舞台。
电影《银河补习班》中有这样一句台词:“人生的路很长,谁也不能以一个阶段的成绩来一眼看尽整个人生。”漫长的一生不应该被短暂的定义!
为人父母,我们要做的,不是把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天才”、“大人物”。而是在看清现实、接纳平凡后,尽可能发现孩子的天赋,培养他的天赋, 为孩子创造一切可以创造的条件,帮助他把自己的天赋发挥到极致,在自己的赛道上奔跑!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今生的渐行渐远,在他不会飞翔之前,为他安插翅膀,等到他羽翼丰满,送他蓝天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