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用死后,李存勖继承遗志,带着各路诸侯最终把后梁政权给灭了。此时的梁末帝朱友从(实际为朱友贞)对宰相敬翔后悔道:
“汝尝有生子,当如李亚子,教吾事唐,吾一时不从,以至于此。今事急矣,将若之何?”
——《残唐五代史演义》 第四十三回 李嗣源据守大梁
是不是觉得这句话像极了,曹操所说的“生子当如孙仲谋”?当然了,这句话也同样证明李存勖有着像孙权一样勇武精明的能力和领导才能。
在攻占大梁后,众将士考虑到现在唐朝的皇帝都死光了,能沾上边晋王李克用也亡故,那就只有李存勖了。于是劝李存勖登基称帝,——毕竟李克用当年也是唐僖宗口中的“皇兄”,李存勖仍然用唐朝国号,以示正统。于是,前晋正式进入后唐时代,李存勖也就是后唐庄宗(图1)。
李存勖在位初期,励精图治,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几经战乱的中原地区似乎也有所起色,因此他也被称为“小唐玄宗”。但也正如唐玄宗一样,李存勖在位后期也是沉溺酒色,靡靡之音不绝。
历史上,像这样早期励精图治而后期沉溺玩乐、宠信小人的皇帝并不少:
秦始皇早年灭六国而一统天下,修建长城,北击匈奴。晚年却是迷信炼丹,追求长生,致使周围如赵高之辈权势膨胀,也为秦朝的灭亡埋下伏笔。
汉武帝废除封国、北击匈奴,何其威武?到了晚年却还是迷信长生,宠信江充之流,终落得妻离子散的下场。
唐玄宗早年平定宫闱之乱,任用名相姚崇宋景,开创了开元盛世。晚年却亲信李林甫、杨国忠,信任安禄山,致使安史之乱的发生,唐朝由盛转衰。
李存勖也是这样,晚年尤其宠信优伶(也就是戏子),甚至还经常自己擦粉唱戏。李存勖还给自己起了一个艺名,叫“李天下”,和伶人敬新磨等一起嬉戏。于是伶人当权,贪污腐败丛生,冤假错案层出不穷,军士百姓怨声载道。同时,李存勖猜忌李嗣源(李嗣源是李克用的大义子,十三太保中的大哥),甚至一度想杀掉李嗣源。
在这样的环境下,魏博(今河北清河)军士发生兵变,攻入邺都,李存勖只好起用李嗣源前去平叛。没想到到了邺都,李嗣源手下的兵劫持了他,还要和叛军一起拥护李嗣源自立为王。李嗣源借故逃脱,不想李存勖已经对他心生猜忌,加之佞臣谗言,李嗣源回不去朝廷。无奈之下,李嗣源只得攻入大梁,谋求自立。
此后,从马直指挥、伶人郭从谦率领部众发动了兴教门之变,李存勖身中流矢而死。
后面李嗣源带兵进京平乱,在部众推举下当了皇帝,是为后唐明宗。李嗣源在位期间,就深刻吸取李存勖的教训,一直都是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的安逸享乐之心。
宰相冯道曾经劝谏李嗣源,说道:
“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更在日慎一日,以答天心。
臣每记在先皇霸府日,曾奉使中山,径井陉之险,忧马有蹶失,不敢怠于衔辔,及至平地,则无复持控,果为马所颠仆,几至于损。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
陛下勿以清晏丰熟,便纵逸乐,兢兢业业,臣之望也。"
——《旧五代史·冯道传》
这段话说的是冯道自己以前经过井陉,因为地势险峻就担心车马有闪失,不敢丝毫放松(就没出事故);等到了平地上,就不再牢牢把持缰绳,反倒被马给颠翻在地上,几乎丧命。这也可以概括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李嗣源听完冯道的话,深以为然,一直不敢有所松懈。因此也使久经战乱的国家稍有稳定,政治上贪腐情况好转,人们休养生息,为后来北宋的经济繁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据传李嗣源(公元867-933)虽然当上皇帝,却时常觉得自己作为胡人不配称帝,希望上天降下圣人来治理天下。巧的是,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27-976)就是在明宗时期出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