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叶红汤取清华,[1]
银丝滤来何足夸。[2]
紫纱美人闲坐久,[3]
万年痴缠上心头。[4]
百家写来周旋久,[5]
文字兴替甲骨留。[6]
观堂念伊独消瘦,[7]
白菟楼里播九州。[8]
青莲采服润肌骨,[9]
玉川啜饮乘风去。[10]
琴中知闻歌一曲,[11]
黑金普洱解千忧。
无需青史三百卷,[12]
食罢一觉茶两瓯。[13]
注释:[1]香叶红汤取清华:出自元稹《茶》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2]银丝:银色滤网
[3]紫纱:即紫砂壶,陶器出现在一万多年前,常用陶、瓷泡茶,故称紫纱美人与茶万年痴缠,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神仙眷侣纠缠之意
[4]百家:即百家姓编纂书写
[5]周旋久:顾贞观《金缕曲》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炭,周旋久!
[6]甲骨:甲骨文
[7]观堂念伊独消瘦:王国维的人生三种境界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这自然是借题发挥,以小见大。那如果按原词解,这几句是情感堆积、蕴酿期,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一种铺垫。喝酒的这个境界,是寒喧之后,刚数杯下肚,酒气略微上升阶段。此时,欢者更欢,愁者愈愁,不过,肚中纵有千番言语,表面上不大多“和风细雨”。灌水的这个阶段是,刚刚“触”网不久的菜鸟雏儿,打字不快,技术不懂,骂架不行,所以,不管论坛(BBS)、聊天室,一般都比较“谦虚”,也不敢大动作灌水,还多是“新手上路,多多关照”之词,显得比较“礼貌”,比较“懂事儿”。然而,从“菜鸟雏儿”到“灌水专家”的心态与资格,也就在这个阶段慢慢的成长起来了。
王的治学第二境界是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这当然又是王国维的高明之处。那么喝酒的这个境界则是酒至酣处,心雄万丈、脸飞红霞。此阶段,飞觞杯交,颐指气使,最来“感觉”的时候,嘴上豪言壮语:“干了!酒个嘛,水个嘛,喝个嘛,醉个嘛,倒个嘛,睡个嘛,干!”,“人生难得几回醉”,“人生几个秋,不醉不罢休”什么什么的,反正是狂语迭出,唾飞沫溅,一付一醉方休之气势。灌水到这个阶段,“雏鸟”羽翼渐丰,铁喙坚硬,已进化成“鹰隼”级别了,打字飞快,论坛、聊天室也论“混”了个“脸熟”了,静时也还如处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模样;动时则如脱兔,呀、哈、呵、吗、拉、吓,招式齐出,胡搅乱打,三峡决堤,水漫金山,一副“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架势。
王的治学第三境界是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能引伸这个方面来,王国维的高明自为必说。那么,喝酒的喝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个境界,那时的酒,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已经不在是酒,而在一种“精神”了,长歌当哭,狂醉似醒,繁华销尽,浮躁渐去,李白的“斗酒诗百篇”,曹操的“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这些精华,都出自这一境界。
[8]白菟楼:张载有诗《登成都白菟楼诗》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
[9]青莲采服润肌骨: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10]玉川啜饮乘风去: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11]琴中知闻:白居易《琴茶》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12]无需青史三百卷:苏轼《试院煎茶》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13]白居易《食后》食罢一觉茶两瓯: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瓯茶。举头望日影,已复西南斜。
2.香叶红汤取清华,银丝滤来何足夸。紫纱美人闲坐久,万年痴缠上心头:泡茶过程及用具
3.百家写来周旋久,文字兴替甲骨留。
观堂念伊独消瘦,白菟楼里播九州:茶与文化及其历史内涵
4.青莲采服润肌骨,玉川啜饮乘风去:中国茶神仙气质
5.琴中知闻歌一曲,黑金普洱解千忧:茶与高山流水、文人骚客,千愁:闺怨、思乡、家国、人世浮沉等等之愁
6.无需青史三百卷,食罢一觉茶两瓯:从文史等阳春白雪的东西到衣食住行等下里巴人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