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生死疲劳地活着
有人任性逍遥的活着
“活着”在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喊叫,也不是来自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小说中的主人公确实是悲惨的一生,可他依然坚强的活着。生活属于每个人的感受,不属于别人的看法。主人公正好跨越了和见证了近代中国发展的几十年。青年时好赌好色把祖上的积下的家产输的精光。到被拉去参军,国共国内战争,到解放战争胜利,回到家。一家人捉襟见肘的生活。其中儿子有庆每天割草喂养跑着去学校,那一个场景真的很感人,贫穷的农村生活,让孩子早早得懂事,明白生活的不易。吃饱饭在当时都是这个家庭最奢侈的一件事。生活的困苦。福贵后面亲人一个一个的离开,儿子为救人献血被抽干血去世,女儿生病成了聋哑人,最后好不容易有了归宿难产去世,妻子得了软骨病去世,女婿干活意外被水泥板压到去世。最后留下他和外说苦根,苦根因为多吃了一点豆子也意外去世,就剩下福贵他一个人,这样想着亲人,买了一头老牛陪伴着他活着。
生命的长度,也许上天自由安排。但是真的怎么活就看自己了。永远会有人更困难。生活对任何人而言似乎都在经历各种。艰难也好,压力也罢,都有人活的轻松,有人活的艰难。累积生命的厚度,自己要有自己的积累。努力的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开心的活着就是对生养我们的人最大的回馈。生命亲情的牵挂,永远是那么的逼真,那么的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