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下午一群伙伴热烈地交流了《君亲师》这个主题,天地君亲师,仁义礼智信。
先看看历史上的文化注解和传承,天地君亲师,为中国儒家祭祀的对象,即:天、地、君、亲、师。多设一天地君亲师牌位或条幅供奉于中堂。为古代祭天地、祭祖、祭圣贤等民间祭祀的综合,也是传统敬天法祖、孝亲顺长、忠君爱国、尊师重教的价值观念取向。
天地君亲师思想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在西汉思想界和学术界颇为流行,明朝后期以来,崇奉天地君亲师更在民间广为流行。
祭天地源于自然崇拜,中国古代以天为至高神,主宰一切,以地配天,化育万物,祭天地有顺服天意,感谢造化之意。祭祀君王源于君权神授观念。由于在封建社会君王是国家的象征,故祭祀君王也有祈求国泰民安之意。祭亲也就是祭祖,由原始的祖先崇拜发展而来 。
天地君亲师是传统社会中伦理道德合法性和合理依据,由于深入人心,对民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各方面都产生巨大影响。
流传了千年的传统文化,如今再拿出来讨论,是否不合时宜呢?错,恰恰符合当下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无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都是殊途同归,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仅是在经济、政治、军事、民生方面,更在于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因为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都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也不止于此,却是唯一未断档的文明;但传统文化在历史前进的岁月中受到多次战争、蛮夷入侵、异族文化侵蚀等各种阻碍与破坏,导致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面目全非。人,不仅是生物性,还是社会化属性。中国人,不仅是现代文明的创造者,还是千年传统文化的继承者。
回归讨论的主题,有人说谈论天地君亲师,是不是太封建传统了;老古董应该放在博物馆,而不是家里。其实不然,法天则地,天道文明,这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君亲师,看似传统,但拆解一下就容易理解了。君,可以看成领导,无论是家里的还是社会中,领导代表的是方向和目标,有权力也承担着对应的责任。亲,中国人敬天法祖,家庭关系的建立与维护,都不太容易;尤其是在当今社会,超过五成的离婚率,导致多少个家庭支离破碎。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代代文化、文明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当然需要有老师的教导,中国又是一个尊师重道的国家。传道、授业、解惑,作为师者,有能力层次之分,但都有教人之心和教育之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在我个人理解,天地不变,道亦不变。君、亲、师都是不同的角色,每个人都不一样;也可能有多种角色,需要对应着去维护,去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其实说简单一些,就是角色的定位与转变,一个人可能在社会中是君,在家是亲,在学校是师,那么做好相对应的转变就好。
很多时候,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都需要建立一定的秩序;不仅仅是生活工作上的安排,也在于所在人际关系的秩序。秩序既不能太乱,那样在家容易没大没小、角色混乱,在外容易目无法纪、无法无天;当然也不能太死板,秩序也会随着关系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天地君亲师,仁义礼智信;仁、义、礼、智、信,人的道德层次一步步下滑,如果连最基础的都做不到,那么就会礼崩乐坏,造成各种混乱,甚至是大乱世。这些虽然传统,但如果角色混乱,道德不一,那么家庭和社会都会混乱,造成各种灾难。谁也不想生活在一个道德混乱、相互攻伐、人头翻滚的大乱世当中;谁都想生活在一个政治清明、互敬互爱、万家灯火的和平友爱的环境中,不是么?那么学习和继承并且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势在必行,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共勉!